體育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城市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體育投入不斷加大,體育場館逐漸改善,全民健身如火如荼,競技成績全面提升。隨著2016環秦嶺賽與全國公路自行車錦標賽的順利閉幕,我市體育事業迎來騰飛發展的嶄新時代。
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網絡,先后創建國家競走奧林匹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學校1所,建成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4個、國家級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1個,創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所、省級17所,建立市級單項體育訓練基地14個,市縣體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單項訓練基地三級訓練網絡初步形成,常年堅持在訓青少年運動員1100多人。堅持競賽撬動機制,在2014年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我市獲得14金7銀7銅的好成績;在2015年省年度賽上,我市獲得19金14銀11銅的優異成績,創年度錦標賽歷史新高。5年來,在全省青少年年度單項比賽中共獲得獎牌110多枚,先后向國家和省上培養輸送了20多名優秀運動員,特別是我市輸送的優秀田徑運動員王亞栓代表我省參加了2013年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一舉獲得男子3000米障礙賽金牌。
如果說競技體育是寶塔的塔尖,那么群眾體育運動則是支撐寶塔的基座。居住在東街的王大爺今年68歲了,每天他都要把丹江公園的健身器材“耍”上一遍。和他一起堅持鍛煉的老人非常多,如今健身已成了每日的功課,一日不去就渾身不舒服。
我市制定了《商洛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2-2015)》,體育健身深入人心。全市建成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05個、鎮級工程120個、全民健身示范工程4個,為151個社區和179個移民搬遷點配送了體育健身器材,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鎮級和社區體育器材配送全覆蓋。同時,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強化體育社團組織建設,市級單項體育協會發展到14個、縣區級40多個,市縣審批健身活動站點123個,培訓審批二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842人,15個單位先后被評為國家和省級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全市各級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億元。續建了市體育中心項目,市體育館于2011年“五一”建成啟用,市體育場已竣工并即將啟用。各縣區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丹鳳、山陽兩縣強力啟動體育中心建設,丹鳳縣體育場、綜合訓練館建成啟用,游泳館正在建設中;山陽縣體育場及游泳館建成啟用,綜合訓練館正在籌建之中;商州、洛南啟動了體育中心建設項目,商南、鎮安建成了綜合訓練館,商南縣和柞水縣完成了體育場改造工程。目前,各類體育場地達2362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0.83平方米,與“十一五”末相比,體育場地增加了916個,人均場地面積增加了0.3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