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領航,強力推動脫貧攻堅
商州區堅持把“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全區“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黨建與脫貧攻堅“兩張皮”擰成“一股繩”,唱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合唱。
——專項整治促脫貧商州區及時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黨建工作、作風建設、脫貧攻堅和督查考核5個工作組,明確職責抓落實,先后召開專項整治推進會3次,鎮辦黨委書記履行“抓轉促”主體責任座談會1次,工作協調會4次。
——黨建引領促脫貧嚴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三會一課”關,強力推進組織工作七項重點,認真落實省市委“三項機制”和商州區“五位一體”干部管理制度,不斷激發各級干部投身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推行黨員“1+1”、能人“1+2”幫帶貧困戶模式,3000余名黨員能人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戶均增收0.4萬元。
——嚴管干部促脫貧出臺《第一書記和脫貧攻堅工作隊考核管理辦法》《村干部十要十不準》等規定,進一步從嚴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駐村工作紀律,加強干部管理,強化督促檢查,干部作風明顯轉變。
——宣傳動員促脫貧注冊“商州扶貧”微信公眾號,開通6個脫貧攻堅工作微信群,實現微信平臺與政府網站脫貧攻堅信息同步推送。通過“商州宣傳”微信公眾號編發“理論宣講微課堂——精準脫貧知識100問”共計28期,組建商州脫貧攻堅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搭建交流學習、信息傳輸工作平臺,打造脫貧攻堅理論知識學習指尖“小秘書”,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增速提效。商州“三創三聯三帶動”脫貧攻堅模式經驗得到省扶貧辦的肯定,于2016年11月23日在《陜西日報》頭版、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和“今日點擊”欄目同步刊播。先后制作大型宣傳牌196面,標語橫幅1500余條,印發工作手冊、口袋書5.3萬余冊,在中省市主流媒體刊發新聞稿件347篇。
創新模式,多輪推動脫貧攻堅
商州區牧護關鎮香鋪村積極探索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路徑,通過大力推行“支部+協會+農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以產業扶持資金變股金方式和“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走出了一條貧困戶當“股東”的脫貧攻堅新路子。
在“三創三聯三帶動”脫貧攻堅模式帶動下,商州區立足鎮村主導產業發展實際,組建新型經營主體,變單純一產為一二三產融合,推動產業規模化、組織化發展,實現統籌發展、連片脫貧。區上鼓勵支持貧困村、貧困戶依托龍頭企業、現代產業園區發展藥材、核桃等主導產業,共發展經濟林1.28萬畝,中藥材3.26萬畝,食用菌912.8萬袋,畜禽161.3萬只(頭)。
商州區出臺了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脫貧獎勵《辦法》,全區270個專業合作社和2320名致富能人與6160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帶動發展訂單農業5.2萬畝,戶均增收0.5萬元,形成了產業多元發展、脫貧多元帶動的良好格局。
瞄準路徑,科學推動脫貧攻堅
數九寒天,可商州區腰市鎮江山景區游客人氣依然很旺,自從2016年央視鄉村大世界“江山快樂行”節目播出后,省內外慕名前往旅游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村黨支部書記屈金亮介紹說,以打造江山4A級景區為依托,村上探索出一條“支部+旅游產業+企業+園區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通過景區土地流轉和光伏扶貧項目建設,帶動貧困戶入股增加財產性收入;通過景區建設和三產帶動,增加貧困戶工資性收入;通過森弗園區產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經營性收入。全村建成萬壽菊基地1個,成立農家樂協會、江山旅游扶貧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和江山朝陽光伏扶貧電力有限公司,吸納42戶貧困戶入股,涉及旅游觀光、配套服務、勞務輸出、光伏發電等特色產業,使1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2016年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010元,實現整村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