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何鵬超)我市因病因殘致貧人口18.44萬人,占貧困總人口的37.7%。2016年以來,市衛計局嚴格按照“五個一批”精準脫貧的要求,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進一步緩解了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問題。
精準識別摸底子。市衛計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從嚴從實從準的原則,牽頭負責對全市因病致貧戶進行全覆蓋式的摸排調查。據調查,我市13.06萬農村貧困患病人口中,患重大疾病的4.17萬人,喪失勞動能力的2.99萬人;家庭因就醫負債在2萬元以下的2.39萬戶,2-5萬元的7038戶,5萬元以上的2968戶;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和精神障礙為農村貧困人口致病致貧主要疾病。
政策傾斜強保障。市衛計局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加大對貧困人口的政策傾斜和保障,落實貧困人口參合費用代繳政策,推行“先住院、后付費”模式,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全市貧困人口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了13個百分點、達到85%以上,全年報銷大病患者3654人次,新農合基本醫療報銷10617.14萬元,大病保險報銷2020.73萬元。進一步降低群眾用藥費用,在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全面實行藥品“三統一”管理和零差率銷售,累計在網上集中采購藥品53707.2萬元,零加價讓利患者8056.1萬元。
堅持防病保健康。圍繞讓建卡貧困者少生病、慢病及時治、保健全覆蓋的目標,市衛計局把建卡貧困戶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第8類重點人群,按照人均45元的標準落實專項資金,免費提供健康體檢、保健指導、隨訪巡診等服務。將貧困人口中的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結核病患者全部納入管理范圍,將貧困人口中的孕產婦和0-6歲兒童作為高危人群,全部納入專案管理,貧困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有效降低了貧困人口的疾病發生幾率和危害程度,讓貧困人口防病有保障。優化服務促便民。市衛計局全面推行家門口診療工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療服務縣鎮一體化改革,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免費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健康體檢、保健指導、隨訪巡診等公共衛生服務,全市共組建責任醫師團隊594個,參與簽約服務的家庭醫生4104名,重點人群簽約服務人數6.8萬人。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首診率達65%以上,貧困人口公共衛生服務覆蓋率100%,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有效降低了疾病發生幾率和危害程度。
2016年,7縣區81個鎮辦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每月為2.75萬名6-24月齡嬰幼兒免費發放營養包并指導正確服用,改善兒童營養狀況。與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天津華大基因有限公司聯合開展“遺傳病聯合基因”篩查活動,免費對全市新生兒進行43種遺傳代謝病篩查和耳基因篩查,累計篩查9181例。在商州、洛南、鎮安、山陽四個縣區繼續實施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項目,完成187例宮頸癌檢查,74例乳腺癌檢查。發放計劃生育獎勵扶助金2156.56萬元,為33499戶計生家庭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不斷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