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吳君毅 攝
中新網烏鎮11月10日電 (記者 柴燕菲 王逸飛)6日—9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今年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來,該理念從“烏鎮出發”走向“全球實踐”,從愿景逐漸轉化為現實。時代的發展命題固然宏大,而本次峰會用獨特的“烏鎮敘事”,讓130多個國家(地區)的1600多名嘉賓真切了解全球實踐成果,更從中凝聚起新的共識。
講述共同發展故事
曾經的烏干達受地理等因素影響,城鄉間網絡不暢。如今,該國通過持續推進“數字烏干達”等戰略,已建立超1萬公里光纖骨干網絡,90%區域實現移動網絡覆蓋,互聯網普及率突破47%。此次烏鎮峰會上,烏干達新聞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克里斯·巴里奧蒙西分享了他的國家的故事。
在其看來,這樣的發展變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合作,這也正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
今年的烏鎮峰會,想要尋找這樣的故事并非難事。峰會專門發布12項“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為5名個人、14家企業頒發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杰出貢獻獎,讓因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而變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曉。
以清華大學的“BGPWatch:全球跨國協同的BGP路由分析與診斷平臺”為例,作為全球路由安全監測與治理平臺的BGPWatch致力于推動網絡空間的國際合作治理。平臺自2020年啟動,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建覆蓋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路由監測探針網絡,惠及全球教育科研網絡,在網絡空間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并產生廣泛影響。
浙江企業安恒信息是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杰出貢獻獎獲獎企業。其曾為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授課,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AI、數據安全實踐相結合,分享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標準、合作機制與行業規范。
一個個共治共享的實踐,組成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圖景。十年來,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數字經濟為世界經濟增長不斷注入新動能,國際網絡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深化,全球網絡空間安全防護不斷增強……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首席執行官洪曜莊表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世界共同見證了5G的全球推廣、人工智能的起步,以及數十億人加入到數字經濟浪潮中。如果能始終牢記創新、合作、信任這三個優先事項,我們能夠構建立一個更加智能、安全、包容的數字未來。
“杭州六小龍”在烏鎮對話。吳君毅 攝凝聚攜手同進共識
自2015年起,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便成為每年烏鎮峰會的不變主題。這亦提醒著人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但風險挑戰也層出不窮,需要各方不斷貢獻智慧力量。
中國通信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電信聯盟前秘書長趙厚麟在烏鎮峰會期間指出,世界上還有高達26億人口沒有連接上網,如“寬帶連接鴻溝”“人工智能鴻溝”般的新的數字鴻溝還在產生,新的“數字弱勢群體”也在不斷出現,舊有治理框架無法適應新技術范式,人工智能倫理建設、數據跨境流動等亟需全球協同治理。
今年的烏鎮峰會特別設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10周年理論研討會,以“全球同聚力 共謀新發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實踐與展望”為主題,邀請來自國際組織、政府機構、互聯網領軍企業、研究機構的百余位高級別代表參會,在洞見分享中凝聚新共識。
同時,本次烏鎮峰會圍繞發展與合作、技術與產業、人文與社會、治理與安全、人工智能等五大領域舉辦24場分論壇,議題覆蓋全球發展倡議、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等前沿熱點話題,為全球性交流對話提供平臺。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在視頻演講中表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峰會為我們提供全球對話與合作的契機,這種對話與合作不僅是互聯網始終賴以維系的根基,更是其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本次烏鎮峰會期間還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十年回顧與展望》《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5》等成果文件,大會國際組織依托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智庫合作計劃,發布《為人類共同福祉構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體系》《全球人工智能標準發展報告》《促進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彌合數字鴻溝》三份成果報告,助力全球共享數字化時代紅利。
“通過與中國及全球利益相關方合作,能夠營造增強投資信心、吸引人才的政策環境,最終實現負責任和有包容性的技術發展。”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的觀點,正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理論體系日臻完善、創新實踐不斷豐富、國際共識日益擴大的體現。
展示數字未來可能
過去十年,烏鎮峰會通過新科技、新產品、新模式的展示、應用、推廣,不斷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繁榮。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本次烏鎮峰會也從多維度向外界展示出數字未來的新可能。
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吸引54個國家和地區的670家企業和機構參展。40余個最新大模型、30余個智能體、20余項具身智能機器人集中亮相,100余個多領域智能互動展項提供了“可感、可及、可互動”的逛展體驗。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則重磅推出全新人工智能主題展,系統展示了從底層算力、核心大模型、尖端芯片技術到多元化產業應用的全鏈路創新突破。
峰會期間,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去年成立的數字研修院,專門組織2025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成員前往博覽會開展主題研學。這些成員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來自博茨瓦納兒童福利與基礎教育部首席行政主管圖米桑·埃尼瓦·塞洛就被一款AI繪圖工具所吸引。“如果我把這項技術帶回國,我們會開發出一款新軟件,幫助孩子們更自由地使用設備,更好地學習技術。”
企業界代表有關創新的分享,也帶來著以數字技術增進人類福祉、促進經濟繁榮的新期待。
比如在腦機接口領域,浙江企業強腦科技創始人兼CEO韓璧丞透露,強腦科技可能在明年推出第二代睡眠產品,幫助睡眠障礙人群改善睡眠質量;后年將聚焦體重管理,推出一款相關產品。
云深處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秋國表示,具身智能目前面臨“具身的移動”“具身的操作”兩方面挑戰。“如果能夠通過創新去降低對算力、數據的要求,以及創新出新的架構或者模型,也許在未來的五年、十年,我們真正能夠讓機器人走進工廠,走進家庭。”
發展沒有休止符,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烏鎮敘事”也依然在進行。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在烏鎮峰會閉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面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的大勢,國際社會應積極踐行這一重要理念,共同擁抱發展機遇,攜手應對風險挑戰,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開創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