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20日答記者問時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對于“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上述發言人稱,“十四五”時期,中國GDP接連跨越1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個大臺階,年均實際增長5.5%,遠高于同期世界3.9%的年均增速。中國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3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前列。2021至2024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86.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平均貢獻率為59.9%,比“十三五”時期提高11.1個百分點。
“十四五”時期,中國研發投入屢創新高,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達2.69%,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研發人員總量超700萬人年,穩居全球首位。2025年中國創新指數首次躋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位列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首位。
“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陣,2024年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2021至2024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2%、9.2%。2021至2024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9%,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