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宜昌10月20日電 題:湖北一對夫妻深山堅守十余載守護中國小鯢
作者 習倩 林繼偉
天剛蒙蒙亮,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火燒坪鄉青樹包村,肖華平與妻子林大赤攥著電筒朝著屋旁水池走去。微弱光束下,幾條中國小鯢貼著溪底爬行,它們尾鰭輕擺,一步步爬向山林濕地。
肖華平和中國小鯢。劉影 攝十余年來,肖華平、林大赤堅守在深山,日復一日守護著珍稀動物中國小鯢,在高山云霧間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溫暖故事。
中國小鯢是中國特有種野生動物,已有3億年歷史。1889年,一外國人最早在宜昌長陽發現這種小動物,并定名為“中國小鯢”。2021年2月,中國小鯢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長陽是中國小鯢的核心棲息區。
肖華平家住青樹包村六組,屋旁有個不起眼的小水池。“2013年的一天,長陽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村里,告訴我水池里有珍稀動物,叫中國小鯢。”他說,從那天起,這方小小的水池,就成了他和妻子最記掛的地方。
夫妻倆每天都要查看水池里的中國小鯢。劉影 攝因為對中國小鯢了解不夠,肖華平夫婦每天勞作歸來,都會學習一些生物知識。兩人也喜歡蹲守在水池邊,觀察與拍攝中國小鯢。他們還在房屋周布下了環保殺蟲燈,“燈一開,蚊子就來了,正好給小鯢當飯吃。”
夫妻倆在村里以種植蔬菜為生,可為守護小鯢,他們主動放棄了緊挨中國小鯢棲息地的三畝梯田。“錢少賺點沒關系,不能讓小鯢沒地方住。”林大赤說,田里要耕地、施肥,機器的聲音、肥料的味道都可能影響中國小鯢。
這幾年,兩人的堅守改變了周邊村民的觀念,曾被視作“不起眼”的小生物,如今成了大家共同守護的“寶貝”。“偶爾有人慕名跑來看小鯢,大家遇到了就會主動上前提醒他們注意。”村民劉清說。
近年來,中國小鯢的數量與種群顯著增加。今年,長陽火燒坪鄉也正在加緊推進中國小鯢保護館建設。“我們只有一個樸素的心愿,就是希望今年蔬菜能豐收,中國小鯢也能平平安安長大。”肖華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