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31日電(奚金燕 藍伊旎)10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22家企業進出口超百億元;有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首破10萬家,達12萬家,占全國19.5%......10月31日,“十四五”時期浙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情況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召開,會上介紹了浙江對外開放的實踐與成效。
龍頭企業成績亮眼、外貿主體成長迅速、外商投資持續活躍,開放主體活力彰顯的背后,浙江有著怎樣的生態培育密碼?
實施梯度培育 “陪跑”民企成長
“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是浙江發展的生力軍、主力軍。浙江大力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構建‘陪跑式’的支持體系,體系化推動民營企業從‘鋪天蓋地’走向‘頂天立地’。”浙江省經信廳副廳長詹佳祥在會上介紹,面對不同階段的企業需求,浙江提供差異化的支持舉措。
發布會現場。 主辦方 供圖據悉,為幫助企業解決“落地生根”難題,浙江實施“雛鷹行動”,布局1252家省級小微企業園、700余家科技孵化器,目前已為8.9萬家小微企業和2萬余家在孵企業提供低成本創業空間;持續開展“小微你好”專項服務行動、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十四五”期間累計減負超1.6萬億元,扶持初創企業扎下根、活下去、強起來。
當企業進入“成長強基”階段,浙江通過“放水養魚”和“專精特新”培育工程,助其突破發展瓶頸。據了解,浙江省產業基金、新增用地等要素投向民間投資項目的比重已提升至80%,金融機構主動讓利,企業貸款利率已降至歷史較低水平。
目前,浙江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4萬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67家、重點“小巨人”企業46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3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浙江還推動企業“跨國布局”,系統推進民營經濟總部高地建設,支持企業在浙江設立研發、營銷等高端功能機構。據悉,浙江已認定117家民營經濟總部領軍企業,打造11個特色總部集聚高地。浙江已有10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分別有87家、50家企業入圍中國制造500強、服務業500強。
對于抵達“引領發展”階段的企業,浙江則通過“雄鷹行動”支持其開展跨國并購、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建設全球研發網絡。浙江118家雄鷹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9家、2024年全球營收超過7.6萬億元,在全球產業格局中展現出強勁競爭力。
厚植開放沃土 培育產業生態
企業的茁壯成長,離不開陽光雨露。浙江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民企構建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的優良生態。
“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體現在產業領域,就是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體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打造戰略支點。”詹佳祥介紹,近年來,浙江落實“大項目、大平臺、大協作、大集群、大環境”五大舉措,扎實推進產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浙江推進實施重大制造業項目超1500個,完成投資超1.2萬億元,以“大項目”夯實產業根基;浙江省級及以上高新區以僅占4%的土地面積,貢獻了超四成的規上工業增加值、超五成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六成的出口交貨值、近八成的研發費用投入,“大平臺”成為集聚創新要素的“強磁場”。
通過主動對接國際規則、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國際活動、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浙江正以“大協作”拓寬開放渠道。
同時,浙江著力打造“大集群”以提升競爭能級:“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已成為浙江參與全球競爭的主力軍,2025年營收有望突破9.5萬億元;綠色石化、智能物聯、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5個產業集群營收突破萬億元;浙東工業母機等8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2,正加快向世界級邁進。
從“小商品、小市場”起步,到涌現“小巨人”“單項冠軍”,再到發展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浙江民企的成長離不開政府與市場的同頻共振、本土與全球的良性互動。
未來,浙江將持續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落實好企業幫扶政策,強化全周期服務保障,著力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推動民營企業在深耕浙江、布局全球中實現更大發展;同時緊扣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大文章”、“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主戰場”、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大目標”,進一步推進產業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