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許維娜)清晨7點,一家鋼鐵企業的班前會上,安全員正對著屏幕匯報當日安全規范,會議結束后,系統自動生成紀要并同步至所有參會人員的工作臺,AI還對會議質量進行智能質檢,將結果實時推送至管理層。這樣高效的場景,如今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日常。
在數字經濟加速滲透的當下,人工智能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一線,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邁入深水區,業界各方也在通過技術創新、標準構建等方式,讓AI真正落地生根。
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在于讓AI從“概念”變為“工具”。當前,越來越多的實踐表明,數字化是AI落地的基礎,B端AI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的“百米沖刺”,而是需要長期深耕的“馬拉松”。
在此過程中,一批企業級服務廠商正通過技術創新推動AI落地。以飛書為例,其創新性地提出了業界AI應用成熟度模型,將AI產品分為 M1(概念驗證)到M4(完全成熟)四個等級,倡導企業只為成熟度達標的AI效果買單。
目前,其智能會議紀要已達M4級,能實時生成精準總結與待辦事項;知識問答工具基于企業沉淀的文檔、消息等信息,為員工提供精準答案。這種聚焦業務實際的思路,為企業選擇AI產品提供了參考。
AI落地的價值,更在千行百業的實踐中不斷顯現。在制造業,公牛集團通過飛書Aily搭建“公牛智服”AI機器人,讓客服崗前培訓從3個月縮短至1周,輕松應對數十萬個SKU的咨詢;醫療領域,美中愛瑞的預問診Agent通過短信鏈接收集患者信息,讓面診時醫生與患者的深入溝通時間增加10分鐘;物流行業,極兔速遞的員工用飛書妙搭純對話搭建智能業務工作臺,替代繁瑣的Excel函數計算,提升數據分析效率。
這些案例印證了AI在降本增效、優化體驗上的實際作用。
從行業趨勢看,AI落地已形成規模化效應。以飛書的用戶為例,新能源汽車領域,銷量前30的品牌中超六成引入AI工具優化研發與供應鏈;茶飲行業,6家上市品牌有5家通過AI處理客戶反饋、優化門店運營;國貨美妝企業中,10家上市企業有7家借助AI提升導購培訓效率與營銷精準度。這些數據背后,是AI與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也是企業從數字化向智能化跨越的真實寫照。
專家表示,如今,隨著技術的迭代,AI正從單一功能工具向系統化解決方案演進。無論是多維表格支持千萬行數據、實現BI級分析,還是企業通過AI處理復雜任務,都表明AI落地正進入“深水區”。未來,隨著標準更完善、技術更成熟,人工智能將持續為企業智能轉型注入動能,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