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陜西楊凌10月27日電 (楊英琦 梅鐿瀧)十月楊凌,碩果盈枝。第32屆楊凌農高會上,一場場關于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與思想碰撞正在上演。田間地頭,是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樣本;論壇會場,是熱烈交流、凝聚共識的智慧交鋒。兩者交織,共同勾勒出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步入位于陜西楊凌的田西村,昔日的“污水橫流、道路泥濘”早已不見蹤影,映入眼簾的是整齊的設施大棚、繁忙的研學基地。這里,1488畝耕地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活”了起來,紅薯產業枝繁葉茂,衍生出菌種培育、設施農業等五大產業板塊。
“我們成立7家平臺公司市場化運營,年輸出鄉村建設規劃超400個。”田西村黨支部副書記田剛介紹,通過“村莊+企業+學?!蹦J剑ǔ赊r耕主題勞動實踐基地與黨史文化長廊,年接待研學游客1.5萬人次,“油菜花農科旅游季”等活動累計吸引游客28萬人次,實現了“集體增收、村民致富、文化鑄魂”的良性循環。
第32屆楊凌農高會召開,圖為展會現場。楊英琦 攝不遠處的周李村,一座由舊校舍改造的“隱世茶院”悄然佇立,老墻灰瓦間茶香與書香交融。這座茶院不僅讓閑置校舍“起死回生”,更如同一個強勁“引擎”,帶動村集體增收10萬元,提供了80余個就業崗位。以茶為媒,周李村巧妙串聯起汽車小鎮、卡丁車樂園等業態,繪就了一幅“茶香+農產+文旅”的融合新圖景。
田間展的豐碩成果,為同期舉行的“2025鄉村振興論壇”提供了最鮮活的注腳。論壇以“發展合作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專家學者、地方代表與實踐者們齊聚一堂,深入探討合作經濟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新路徑、新模式。
主旨演講中,專家們從組織創新到農村改革,為參會者們拓寬視野、指明路徑;經驗交流環節,來自貴州、浙江、湖南等地的六位代表登臺,分享各自不同的“振興密碼”;項目推介會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為鄉村注入新活力。
自2018年創辦以來,鄉村振興(楊凌)論壇已五度在楊凌農高會期間舉辦,已成為匯聚智慧、展示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實踐的高層次權威平臺和標志性品牌活動。當田間的“活樣本”與論壇的“新智慧”在楊凌這片熱土上相遇,一條條可學可鑒的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