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 毛藝融
近日,多家外資機構發聲看好中國資本市場。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等國際投行相繼發布報告,在中期維度上繼續看好中國股市表現,認為當前市場已進入更具持續性的上行趨勢。
這一樂觀判斷的背后,是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深入調研。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來已有748家外資機構合計調研A股公司5888次。匯川技術、邁瑞醫療等來自新能源、高端醫療、機器視覺等細分領域的龍頭獲得關注。
從陸續披露的三季報可以看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積極加倉優質A股公司,如摩根士丹利增持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法國巴黎銀行增持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顯示出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長期配置意愿。
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團隊在10月22日發布的研報中提到,目前中國股市將步入更具持續性的上行趨勢,預計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將上漲約30%。摩根大通中國股票策略團隊也表示,看好滬深300指數未來一年的表現。
外資機構一致認為,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市場估值重新定價等多重利好因素下,市場的長期可投資性顯著提升。
企業盈利增長提速。高盛認為,人工智能(AI)改寫了盈利格局、AI資本支出帶來的盈利提振效果日益顯現;“反內卷”舉措為企業盈利增長注入新動力;企業“出海”彰顯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競爭力,這些因素共同將趨勢性每股盈利增速提升至約12%。
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認為,A股市場正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方向邁進。投資者無需過度關注短期市場波動,而應聚焦具備持續盈利增長能力的優質企業,力爭把握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企業估值提升空間較大也是外資機構看好中國資產的重要原因。摩根大通表示,從估值角度看,醫療保健服務、金融及文教娛樂等領域的龍頭公司當前股價相較于其2010年以來的估值中位數處于相對合理區間,未來估值還將提升。高盛認為,中國股市相對于全球其他股票市場長期存在估值折讓,美聯儲政策放松等也對股票估值構成利好。
在布局方向上,布局科技與“反內卷”領域成為外資機構的共識。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分析稱,近期大科技板塊的股價回調已部分釋放了倉位擁擠的風險。同時,融資折算率的調整在技術上的實際影響非常有限。當前市場的杠桿水平總體可控,并未出現過熱跡象。
“中國科技股吸引力正在上升。”富達國際相關基金經理認為,中國已在電動汽車、電池、機器人等科技領域處在領先地位,未來,中國的科技生態系統有望進一步完善。
摩根大通表示,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先進制造等主題年初至今已被充分捕捉,看好“反內卷”主題的后續表現。
此外,高股息的優質資產也受到青睞。富達國際認為,中國致力于提升股市吸引力,監管機構著力推動企業通過回購股份和增加派息回饋股東,近年來中國上市公司變得更加注重股東回報,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吸引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