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2日獲悉,上海交易集團旗下國家知識產權運營(上海)國際服務平臺(簡稱:平臺)發布其自主研發的“中知路”專利估值模型(簡稱:模型),只需輸入專利號,即可一鍵生成專利估值報告,極大提高估值效率并大幅降低估值費用。
該模型從技術、法律、經濟等不同角度對專利進行系統化分析與量化評估,形成專業估值報告,為企業、科研機構及金融機構有關知識產權的商業化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國家知識產權運營(上海)國際服務平臺發布其自主研發的“中知路”專利估值模型。(上海交易集團旗下國家知識產權運營(上海)國際服務平臺供圖)“專利估值一直是知識產權流通轉化的難點、堵點,無論是知識產權交易還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價入股,估值都是前提條件。目前,市場上該領域的有效服務供給相對市場需求來說還很不夠。”上海國際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熙告訴記者,從實際需求出發,他們組建團隊自己研發了專利估值模型。
據介紹,模型依托大數據技術,智能鏈接國內外權威知識產權數據庫,綜合運用交易數據、產業數據及相關行業信息,構建多維度的專利價值評價模型,并分行業形成知識產權估值模型組,形成相對公允、客觀、即時的評估方法。
在第二十二屆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分論壇暨第八屆知識產權運營大會上,工作人員在系統首頁輸入某項專利的專利號,點擊“評估”按鈕,系統快速生成該專利的估值報告。最終結果是:綜合評分83.91分,智能估價130.3萬元,市場價參考區間91.2萬-169.4萬元。據悉,除核心指標外,估值報告還包括專利的基本信息、所含高價值要素及圍繞技術、法律、經濟維度的詳細評估。
據悉,平臺是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知識產權交易服務、重點產業運營服務、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海外布局與維權服務以及專利分析、專利導航等基礎服務,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知識產權跨境交易的重要樞紐、國際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的策源地。
模型將成為平臺服務科技成果流通轉化的重要工具支撐,其功能在于當好“價值翻譯官”、當好“高價值篩選器”、當好“交易加速器”。“借助估值模型,讓專利價值‘一目了然’,讓成果轉化‘一路暢通’。”潘熙說道。模型將復雜的技術語言和法律權利,通過權威數據分析,“翻譯”成清晰的市場價值與貨幣價格,讓投資方看得懂、愿意投,讓科研人員的技術“有價有市”。
模型將更好服務高校、醫院、科研院所等開展專利盤點盤活和分級分類管理,助力從海量專利中快速篩選出最具商業化潛力的成果,避免資源浪費,讓科研單位能集中力量轉化“明星專利”。專利估值模型還可提供客觀、可信的評估結果,極大增強交易雙方信心,減少在價格上的博弈,顯著縮短談判周期,讓成果轉化更快落地。
據悉,傳統知識產權估值一般通過產權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或者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咨詢報告形成價格,每筆評估費用往往在萬元以上,且耗時較長;而模型則依托智能化服務,在快速形成參考價格的同時生成多維度的價值分析報告,且費用大幅降低。
當天,上海交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余旭峰表示,上海交易集團將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功能,更好助力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貢獻更大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