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晉商故里”山西祁縣的梨園里,千年種植歷史的“祁縣酥梨”迎來豐收。圖為果農正在分揀酥梨。賈發珍 攝
中新網晉中10月21日電(高雨晴 賈發珍)金秋時節,“晉商故里”山西祁縣的梨園里,千年種植歷史的“祁縣酥梨”迎來豐收。果農采摘分揀、智能車間運轉、鮮果運往國內外,這顆“黃金果”正借科技賦能與品牌升級,成為鄉村振興的“富民果”。
祁縣能成為“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梨產業十強縣”,源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境內800米至1000米的丘陵地帶土層深厚,充足的光照與顯著的晝夜溫差,共同孕育出祁縣酥梨皮薄肉細、香甜酥脆的獨特品質,使其被譽為“果中一絕,梨之上品”。
作為世界公認的水果優生區,這里的酥梨不僅風味出眾,更因富硒特質兼具營養價值,2008年便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還斬獲北京國際農博會名牌產品等多項殊榮。目前,全縣梨種植總面積達7.13萬畝,其中酥梨占比89.2%,古縣鎮、城趙鎮兩大核心產區貢獻了近九成種植面積,古縣鎮更入選“祁縣酥梨市級專業鎮”。
豐收的底氣,來自多年來在產業升級上的持續發力。2024年,祁縣精準布局三大重點項目:投資500萬元的酥梨智慧產業園在梨苑新村建成600畝水肥一體化標準園,鋪設防草布1250畝,硬化田間道路4公里;90萬元的富硒酥梨基地項目通過無人機噴施富硒肥料,建成3625畝高品質基地;800萬元的品牌建設項目正穩步推進,為產業提質注入動力。
科技賦能貫穿生產全程,無人機、彌霧機等現代設備廣泛應用,頻振式殺蟲燈、黃色粘蟲板等綠色防控技術普及,每年1萬余人次的技術培訓讓果農精準掌握標準化種植技藝。水利保障同樣堅實,通過“分區輪灌+錯峰補水”模式和灌區升級改造,不僅恢復水澆地1.53萬畝,更讓梨苑每畝預計增產600斤。
從田間到市場,完善的產業鏈條讓“好梨賣好價”成為現實。全縣341余座現代化恒溫儲藏庫、2.3萬余個氣調庫,構建起超20萬噸的貯藏體系,實現“四季常鮮”;鑫農源等企業的智能分選設備,能以毫秒級速度完成酥梨重量、糖度、品相的全面“體檢”,確保出廠品質。
目前,10萬畝酥梨獲無公害認證,1萬畝獲綠色認證,1.2萬畝通過GAP認證,7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2.5萬畝梨園完成出口備案,產品遠銷國內數十個省市及歐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出口創匯總額突破1億元,連續7年獲評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品牌升級與金融助力讓產業活力更足。2024年11月,上海國際果蔬展上,祁縣酥梨公共區域品牌Logo正式發布,借助梨花節、展銷會等平臺與媒體宣傳,“祁縣酥梨”的品牌辨識度持續提升。山西農擔晉中分公司推出的“酥梨貸”,將單戶授信額度提至300萬元,累計提供擔保貸款7000余萬元,計劃三年內再增信2億元。加上縣政府每年500萬元專項扶持、果樹保險全覆蓋等政策,形成全鏈條保障體系。
從千年農耕傳承到現代產業集群,祁縣酥梨已撐起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成為不可替代的富民產業。隨著產學研合作深化與“特優農業品牌強縣”項目推進,這顆帶著晉商智慧與黃土芬芳的“黃金果”,將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書寫更甜蜜的發展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