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標國際知名城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消費目的地——
鼓勵入境消費,“真金白銀”這樣投
財政部、商務部近日發布通知明確,將在全國選取15個左右試點城市,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工作。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給予資金補助。
國際化消費環境,怎樣建設?“真金白銀”投向哪里?記者進行了采訪。
著眼細節“精準滴灌”
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主要支持哪些城市?現有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重點支持對象。
2021年7月,國務院批準率先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5個城市,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從現實中看,這5個城市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本身就是消費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境外旅客較多的城市。
2024年,中國境外旅客入境消費占GDP比重約0.5%,而世界主要國家入境消費占GDP比重在1%到3%之間,入境消費潛力巨大。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國比重超1/8,國家級示范步行街數量占全國1/4,中華老字號數量約占1/3,消費品進口占全國比重達一半以上,離境退稅銷售額占全國比重七成左右。因此,提升入境消費潛力、打造國際化消費環境,必然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入手。
除此之外,試點城市范圍還包括符合條件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及其他消費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境外旅客較多的城市。在資金分配方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每個城市合計補助2億元,其他城市每個城市合計補助1億元。
“真金白銀”怎么投?據介紹,“精準滴灌”是重要導向。
從財政部、商務部公布的《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編制提綱》《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績效目標表》看,“指揮棒”所指之處,包含不少“細枝末節”。
具體看,“豐富高品質消費供給”方面,將根據重點商圈功能定位和外籍人士到訪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國際消費集聚區、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地標性消費項目等打造數量;“優化涉外支付服務”方面,將從提升涉外人員重點場所外卡POS機覆蓋率、增設外幣兌換設施、推進商戶現金備付等提出舉措;“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方面,將圍繞完善重點場所多語種標識、增設行李寄存等便利服務設施、設立外籍人員引導服務臺、開展小語種志愿者服務、開展國際化服務培訓等發力。
國際化消費環境好不好,就藏在這些細節里。
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從事涉外業務多年的導游王思思告訴記者:“就拿行李寄存點來說吧:中國人旅游喜歡帶拉桿箱,游玩時直接放酒店房間或巴士行李艙;外國游客則更喜歡做‘背包客’,隨身攜帶、隨時寄存。一對年輕的白人夫妻,背著兩個幾十公斤重、半人高的專業戶外包,身前還掛著嬰兒腰凳,就敢環游世界,這幾乎是常態。所以他們特別需要行李寄存點。”
入境友好型商圈、國際消費集聚區、地標性消費項目……高品質消費供給,也是相關資金“精準滴灌”、帶動有效投資的對象。
以入境友好型商圈為例:這種商圈指的是“具備國際化服務設施、支付環境、語言服務等,能夠為境外旅客提供便捷舒適消費體驗的城市商業區域”。目前,國內不少地方已開始打造入境友好型商圈。在入境旅游業較發達的海南省三亞市,“外卡內綁”“外包內用”兩套方案,讓國際游客可在三亞大小商家享受掃碼支付的便捷;三亞市商務局還指導三亞大悅城、三亞天悅城兩大熱門商場完成跨境支付體驗升級,成為三亞首批“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示范點。以多語種導視降低國際游客溝通門檻、為國際旅客提供消費優惠券……“入境友好”理念下,商圈可為境外游客提供更多驚喜。
瞄準短板“缺啥補啥”
“缺什么、補什么”,是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的“關鍵詞”。
外籍人士在華消費,有哪些關注點?“到了新城市先找外幣兌換點、進了店先問有沒有外卡POS機”是許多外籍人士的關切。一位清晨在北京市使館區遛狗的市民告訴記者,經常遇到外國人問路,“問附近有沒有牌價比較劃算的換匯點,有時一星期遇到好幾回”。
目前,不少來華旅游的外國游客習慣上仍依賴現金和信用卡消費,在以移動支付為主流的中國消費場景下感到頗為不便。因此,優化涉外支付服務,成為國際化消費環境的必要條件。
從“指揮棒”——《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績效目標表》來看,“新增外卡POS機設備數量(臺)”“新增外幣兌換點數量(個)”是此次推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的兩項重要績效目標,考察商圈、旅游景區、旅游休閑街區、酒店、餐廳、機場、車站等重點場所外卡POS機、外幣兌換點增加數量。許多地方優化涉外支付服務,也是朝這兩項目標發力的。
許多來華外國游客樂于欣賞“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在湖北省宜昌市,隨著入境游持續升溫,“打卡”三峽的外國游客越來越多。今年1至8月,宜昌共接待入境游客29萬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9億元,同比增長33%、35%。為了方便游客在華旅游、消費,宜昌推出多項舉措,目前市區主干道已安裝多語種旅游標識牌超70塊、全市外卡POS機布設超260臺。
優良的涉外支付體系,離不開布設數量足、覆蓋面廣的外卡POS機,以及牌價合理、可達性強的外幣兌換點。
如今,“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僅在首都市民中深入人心,也感染了許多在京工作、旅游、過境的外籍人士。崇禮冰雪之旅、山海關長城風光……近幾年,河北省開通韓國、日本等國家及香港地區來冀包機航線,利用張家口、承德、秦皇島、邯鄲等省內民航支線機場建立省內外重點景區間的“旅游空中巴士”。為推動入境旅游支付便利化,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已聯合人民銀行河北分行在景區、酒店等場所部署外卡POS機超2000臺、ATM和外幣兌換點超110個,讓外籍人士在冀支付更加便捷高效。
部分商圈國際化水平不夠高、便利設施配套有待進一步完善、多語種服務還有短板……針對更多現實問題,除了提高外卡POS機覆蓋率,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還將從打造國際消費集聚區、增設行李寄存點、完善多語種標識等舉措發力,從而補齊短板弱項,打通堵點卡點。“堅持‘缺什么、補什么’,把解決問題作為制定工作方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前述負責人說。
政策效力“新舊搭配”
此前,擴大入境消費已迎來不少支持舉措。此次兩部門提出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新”字體現在哪里?
記者梳理發現,相關舉措除了關注硬件設施提升,也十分突出“軟環境”建設:聚焦IP、數字、綠色、智能、國潮等主題,打造多元融合消費場景;通過政策優化和設施完善,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舒適的消費環境;通過加強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工作技能和服務水平……注重消費場景創新、注重綜合服務能力提升、注重能力建設,使試點工作更加聚焦入境消費“軟實力”提升。
從新舊政策銜接、配合的角度看,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工作,還將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工作“新舊搭配”形成合力。“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有利于試點城市對標國際知名城市,廣泛聚集全球優質企業和優質商品、服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有利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相互促進。”財政部、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說。
以“新增離境退稅商店數量(家)”為例:這一指標是“豐富高品質消費供給”類別下6個參考指標之一。優化離境退稅服務、擴大退稅商店覆蓋面,5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是領跑者。據了解,今年4月《關于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發布以來,北京、上海退稅商店總數均超過1400家,廣州突破500家,帶動上半年全國離境退稅銷售額增長94.6%。
形成合力,還體現在相得益彰、相互補充,讓優質本土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唱響合奏。例如,在國際品牌方面,5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去4年已引進國內外品牌首店1.2萬家,吸引眾多國際知名品牌首發首秀首展。績效目標表則要求培育優質本土品牌,充分體現本地文化底蘊、消費特色、產業優勢,具有較高時尚引領度和國際影響力。
試點工作覆蓋十余個試點城市,與不少現有投資建設項目關聯度較高,如何做好資金銜接、使政策效果充分釋放?
“花錢必問效”是關鍵。記者注意到,此次兩部門公布的績效指標體系,在前期雖僅供各地編制實施方案時參考,但后期實施過程中,指標完成度可能對資金下達產生重要影響。
例如,試點啟動第一年,中央財政只下達部分資金。財政部要求試點城市加強項目資金安排與中央基建投資和其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銜接,避免交叉重復。試點啟動第二年初,將在試點城市組織績效自評和第三方績效評價,評價結果與后續資金安排掛鉤,防止出現“重申報、輕落實”情況。
財政部、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試點將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營造良好消費環境,進一步吸引入境消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開展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將通過支持試點城市豐富高品質供給、優化消費環境等,吸引更多入境消費。”前述負責人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