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我國能源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的“突破日”: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玲龍一號”首堆冷試成功
我國首個國家級深水油氣應急救援基地正式啟用
西北地區首個百萬千瓦級調峰火電工程全面投產
三大“首個”級成果集中落地,彰顯了我國能源領域的硬核創新實力。
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冷試成功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冷態性能試驗16日圓滿完成,為后續的反應堆裝料及商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式小型堆——“玲龍一號”位于海南昌江,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16日完成的冷態功能試驗是核電廠大型綜合專項調試試驗,是對整個反應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體檢”,確保后續安全穩定運行。
后續,“玲龍一號”還將按計劃開展熱態性能試驗、臨界試驗等試驗工作。建成投運后,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滿足海南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8萬噸,相當于一年植樹750萬棵。
助力火電和新能源穩定送出
西北首個百萬千瓦級調峰火電投產
16日8時,甘肅常樂電廠擴建工程6號機組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至此,該項目6臺百萬千瓦煤電機組全部投入運行,也標志著我國西北地區首個百萬千瓦級調峰火電工程全面建成投產。
常樂電廠6臺百萬千瓦煤電項目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項目總投資205億元,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能源建設項目,其中1—4號機組是國內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工程配套火電項目,5、6號機組是甘肅省自用及調峰電源。可支撐甘肅河西地區新能源基地每年外送330億千瓦時,助力火電和新能源穩定送出。
我國首個
國家級深水油氣應急救援基地啟用
10月16日,國家海上油氣應急救援海南基地在海南省澄邁縣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國首個國家級深水油氣應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我國南部海域海上油氣應急救援響應時間大幅縮短。
此次投用的國家海上油氣應急救援海南基地總占地面積超過11000平方米,配套應急車間和實訓演練場,裝備我國首套自主研制的3000米級水下應急封井裝置和水下溢油回收系統,具備快速封井、高效回收溢油能力。
近年來,全球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重心逐步從陸地轉向海洋。而能夠有效應對海上油氣井井噴失控等災難性事故的應急資源存量較少,其中具備深水應急救援能力的設施更為稀缺,且在全球范圍內分布不均。
目前,國內海上鉆完井作業的最大水深已經達到2700米,部分作業還要應對地層高溫高壓等極端情況,井控風險高、難度大。依靠國外團隊入境開展應急救援,一般響應時間約為30天。而海南基地啟用后,國內的應急力量能夠在48小時內抵達現場。
此次投用的國家海上油氣應急救援海南基地將依托“深海一號”等深水重大工程和海上救援任務,加大海上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持續完善“一專多能”的海上應急救援體系,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提供關鍵支撐。
從核能創新
到電力系統優化
再到應急保障升級
三大“首個”成果
勾勒出能源強國建設的清晰軌跡
中國以自主突破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更以標桿性實踐
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