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17日電 (高志苗)上海證券交易所17日發布消息稱,“十四五”以來,滬市含“科”量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公司數量占比從32%升至41%,市值占比從27%升至32%,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為科技創新企業。
上交所介紹,五年來,一批技術領軍企業從無到有、匯聚成勢,成為國家戰略重要支撐;傳統型、支柱型企業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產業躍升夯實經濟基本盤。滬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和新能源等產業公司數量較“十三五”末期接近翻番。其中,140家集成電路企業,形成完整的半導體芯片產業鏈;224家生物醫藥企業,科創板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生物醫藥企業上市地;260家高端制造、61家新能源企業,成為引領新興領域發展的鏈主和中堅力量。
創新動能積厚成勢,五年來,滬市公司研發投入從0.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升至1.07萬億元,增幅66%,已占全國企業研發投入規模的近四成;近300家次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科創板公司累計形成專利12萬項,研發強度(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中位數12.6%,持續領跑A股各板塊。
“十四五”時期,上交所推進“科創板八條”“科創成長層1+6”等改革政策落實落地,科創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業、6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4家紅籌企業、13家適用第五套標準。已有22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在上市后實現盈利,比例超四成。20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中19家已有核心產品上市,16家營收超1億元,其中4家營收超10億元。
目前,上交所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全球最大交易所債券市場、亞洲第二大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市場,期權交易量也穩居全球同類產品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