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0月17日電 (高展)“隴上江南”的美譽,源于天賜、成于人為。17日,在蘭州舉行的“決勝收官‘十四五’ 爭先進位話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隴南專場上,隴南市交出了一份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的答卷。當地不僅守護了靚麗的生態“顏值”,更探索出多元路徑,讓綠水青山持續創造出可觀的經濟“產值”。
10月17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收官‘十四五’ 爭先進位話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隴南專場。高展 攝護“生態顏值”
綠水青山是隴南最大的發展優勢。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在當天發布會上介紹說,當地確立建設甘肅綠色發展典范城市的目標定位,系統推進生態建設。我們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兩山”基地創建數量、類型均居全省第一。
通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隴南“十四五”以來完成生態修復近2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27%,較“十三五”末提升2.49個百分點,位居全省首位。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落實,野生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物種繁衍棲息,文縣李子壩村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在全國推廣。
今年五月,隴南市武都區萬象街開街,成為當地文旅新地標。武都融媒供圖生“經濟價值”
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隴南積極探索將其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有效路徑。隴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榮分享了產業發展經驗:“我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產業四提’為抓手,培育形成14條優勢產業鏈。”
在特色農業方面,隴南油橄欖基地面積、鮮果產量等四項指標全國第一,“武都花椒”品牌價值突破39億元。文旅產業方面,官鵝溝成功創建5A級景區,2024年游客接待人數較2019年翻番。數字經濟也快速發展,2024年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118%。
“2024年全市生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9%,綠水青山綜合效益持續釋放,風景真正變成了‘錢景’。”張柯兵表示。
隴南徽縣銀杏黃,引游客打卡拍照。圖為巡邏民警幫游客拍照。隴南公安供圖增“民生福祉”
生態經濟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增進民生福祉。隴南堅持將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為頭等大事,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始終保持在80%以上。
張柯兵說,隴南提出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好業、上好學、看好病的“三個家門口”要求,并取得實效。“十四五”以來新增城鎮就業7.33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24.7%、39.6%。在教育方面,隴南師專成功升本,結束了當地沒有本科院校的歷史。醫療方面,群眾就醫負擔顯著減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張柯兵表示,隴南將繼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加快生態價值轉化,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貢獻更多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