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0月17日電 (記者 張茜翼)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是中央賦予海南自貿港的四項戰略定位之一,對海南旅游業發展提出了更高水平、更全方位的要求。
近年來,海南圍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戰略定位,對標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不斷擴大開放、提升服務、優化環境,打造業態豐富、品牌集聚、生態優良的國際旅游消費勝地。作為海南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旅游業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一張靚麗名片。
海南旅游業更是呈現出多元化、高品質的發展新趨勢:產業發展模式由依賴自然稟賦,轉向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旅游消費需求從以觀光購物為主,向個性化、沉浸式體驗和休閑度假轉變;客源結構也從國內大眾市場為主,逐步轉向國內外市場并重。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陳鐵軍看來,封關運作不僅為海南全島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更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
10月17日,海南海口,在cdf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購物的顧客。 中新網記者 駱云飛 攝緊扣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海南如何擦亮旅游“金名片”?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旅游條例》(簡稱“《條例》”)制定出臺,提供了很好的解讀視角。
打造旅游國際化新高地。聚焦開放關鍵領域,《條例》設“旅游開放與國際化”專章,通過放寬外資旅游準入、優化離島免稅與入境免簽政策、推動郵輪游艇旅游創新、升級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強化國際旅游人才支撐等舉措,著力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旅游開放賦能與國際化服務體系,為海南打造國家對外開放標桿、加快建成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筑牢制度根基。
豐富旅游消費新業態。回應旅游從“觀光”向“體驗”轉變的趨勢,《條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海南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挖掘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資源,豐富海洋旅游、森林旅游、康養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演藝旅游、節慶會展旅游、體育旅游、低空旅游、研學旅游等本省特色旅游業態,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全域旅游發展。
比如,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擁有約2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資源和1900余公里的海岸線,海洋旅游資源特別豐富。《條例》鼓勵發展海洋旅游新業態,提升濱海度假、出海觀光、海上運動以及休閑漁業等旅游產品質量,豐富郵輪、游艇、游船旅游產品供給。
再比如,蓬勃發展的文化演藝產業已經成為海南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條例》鼓勵發展“演藝+旅游”新業態,支持舉辦大型演唱會和音樂節、影視節等演藝活動,鼓勵引進國際高水平演藝活動,鼓勵外國投資者在海南自貿港設立演出經紀機構和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允許設立中方控股的外商投資文藝表演團體。
筑牢高風險旅游安全屏障。帆船、帆板、潛水、沖浪、滑翔機等的涉海、涉空旅游項目,滿足了現代游客挑戰自我、彰顯個性的需求,但也具有一定專業性和風險性。《條例》在鼓勵發展相關業態的同時,實施嚴格管理,明確經營許可或備案要求,劃定活動區域,嚴禁使用“三無”船舶和漁船非法載客,推動產業向專業化、規范化、高端化發展,為打造世界級“海上運動天堂”和“低空旅游勝地”筑牢安全防線。
嚴懲擾亂旅游市場秩序行為。“零負團費”“強迫購物”等突出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海南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頑疾,嚴重影響海南的旅游形象。《條例》構建了從預防到懲戒的全鏈條監管體系,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保護旅游者合法權益。
旅行社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招徠、組織、接待旅游活動,安排旅游者前往不合格購物場所進行購物,誘導、欺騙、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游者消費……對以上行為,《條例》嚴令禁止,嚴厲打擊,規定了比國家更高的罰款金額,明確違規旅行社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導游的禁業期限為五年,提高違法成本,形成強大震懾。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林崇高表示,《條例》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旅游領域制度型開放,持續提升旅游服務品質,為游客營造更加規范、透明、放心的旅游環境,擦亮海南自貿港這張旅游“金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