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87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0.5%。其中,作為財政收入主體的稅收收入132664億元,同比增長0.7%。
當天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龍生介紹,全國財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由降轉升,增長0.6%;進入第三季度,7月份增長2.6%,8月份增長2%,9月份增長2.6%,當季增長2.5%,增幅明顯提高。財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的態勢。
前三季度,稅收收入穩步增長。唐龍生介紹,主體稅種表現亮眼,國內增值稅是第一大稅種,綜合反映工商業、服務業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6%;企業所得稅是第二大稅種,同比增長0.8%,反映工業企業利潤明顯回升;國內消費稅等其他稅種也均保持總體平穩。
前三季度,全國非稅收入31212億元,同比下降0.4%,比上半年回落4.1個百分點。其中,罰沒收入下降7%,自今年3月份以來降幅逐月擴大。唐龍生表示,前三季度,地方收入保持平穩,絕大多數地區收入持續增長。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除受煤炭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影響的個別地區外,其他27個地區保持正增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個。
唐龍生介紹,今年以來,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接續發力,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加大對基本民生和重點領域的經費保障,財政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8064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科學技術、節能環保、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等6項支出增幅均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前三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個百分點。唐龍生表示,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增長23.9%,主要是各級財政持續加快債券資金使用。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等資金共支出4.21萬億元(含以往年度結轉債券支出),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