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吳雨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報道,國慶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央行開展1.1萬億元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鑒于10月有8000億元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到期,10月份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實現加量續作3000億元。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央行此舉有助于呵護節后資金面平穩,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由于期限是91天,本次操作釋放的流動性,還有助于保障元旦前后巿場流動性充裕,維護跨年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北京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葉凝遙表示,由于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較大,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快推進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會拉動配套貸款的投放,10月份市場面臨的資金面收緊壓力較大。此外,假期因素導致的現金需求上升,以及財政存款的季節性增加,也加劇了流動性缺口,央行需要加量操作以對沖多重流動性壓力。
自今年6月以來,央行每月均開展兩次不同期限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市場機構普遍預計10月央行還將開展一次6個月期限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預計10月買斷式逆回購繼續保持凈投放。由于買斷式逆回購的利率低于同期限中期借貸便利(MLF),董希淼表示,央行加大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力度,將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推動金融機構繼續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
除此之外,央行今年也在加大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投放短期和中長期流動性,為理財市場、資本市場發展創造了更加適宜的環境。
博星證券研究所所長邢星表示,市場流動性變化對投資者的影響會呈現顯著的結構性特征。板塊方面,券商、科技、成長板塊對流動性較為敏感。科技成長股將因貼息率下降迎來估值提升的機會,券商板塊則將受益于市場活躍度提升所帶來的融資與經濟業務的雙向增長。
存款理財方面,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可能推動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行,尤其是活期和短期的定存產品收益可能明顯承壓。貨幣基金等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也可能維持在較低水平。葉凝遙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增配債券基金、指數基金等產品,或通過結構性存款中長期國債來鎖定相對較高的收益。
同時投資者需要注意,流動性注入和資金面趨穩,短期內會對債市構成利好,但是需要警惕,10月份政府債券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增加債券供給,從而對價格形成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