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餅口味推陳出新、文化創意賦能老字號,再到消費場景不斷創新,今年的中秋消費市場呈現出濃濃新意。
中秋佳節的主角之一——月餅,正在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既有老字號的文化賦能,也有文創品牌的創新表達。
在山西省太原市的山西會館,游客鄭曉奇對店里現烤的五仁月餅贊不絕口:“剛出爐的月餅,酥軟又熱乎!”傳統餡料主打新鮮出爐,保持了最純粹的風味和口感,吸引著追求經典口味的消費者。
與此同時,新口味順應中式養生趨勢。今年,蘇州稻香村推出三款“藥食同源”月餅:陳皮豆沙靈芝月餅、棗蓉核桃阿膠月餅、玫瑰西洋參月餅。這些產品將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現代食品工藝相結合,滿足了當代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
“文化+美味”成為中秋月餅消費的一大亮點。在北京,吳裕泰與國博美饌合作,以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為靈感,推出“鏡月呈祥”與“吉月長緣”聯名茶月餅禮盒。在廣東,華美食品通過與潮玩品牌“拼酷”合作,推出結合金屬拼裝玩具的文創月餅禮盒,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各地將傳統節慶活動與現代科技、商業模式結合,創造出全新的消費體驗。
在北京,2025“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突破傳統節慶形式,將經典誦讀、紅色文化、非遺民俗與現代光影、市集消費結合,既傳承了“燕京八景”的歷史文脈,又賦予文化IP新的時代內涵。
首展首店通過場景化搭建吸引消費者。廈門各大商圈變身“童話世界”和時尚秀場,哈利·波特主題美陳福建首展帶來五大主題場景,HUAWEI非凡臻藝工坊路演全國首展……
受假日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影響,傳統熱門景區承載能力趨于飽和,游客開始向縣域小眾文旅目的地分流。美團旅行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縣域旅游消費預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1%。
中秋佳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家庭聚餐需求明顯增長。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餐飲企業預訂量頻頻突破新高,同時在場景體驗上不斷下功夫,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聚餐感受。
在北京市昌平區,海底撈打造了全國首家社區店,通過輕量化空間布局、全品類產品組合、全時段運營模式,打造了一個全時段、多場景的餐飲生活新空間。這種模式適應了社區消費的特點,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貼近的餐飲服務。
餐飲連鎖品牌頗受消費者青睞,地方特色美食同樣一座難求。
“您好,現在需要等位,估計要40分鐘左右。”10月5日晚上9點多,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禹州十三碗博物館店的前臺工作人員一邊忙著接聽顧客的咨詢電話,一邊招呼著現場前來取號的消費者。禹州十三碗是許昌地方特色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假期顧客絡繹不絕,有親戚朋友節日聚餐的,也有很多外地來旅游打卡的,不少顧客用完餐還會買點特色產品帶走。記者看到,大廳里,粉皮醋燜雞、生撈黑腐竹、豆腐條等特色菜的制作全過程,也通過“明廚亮灶”向消費者一一展示。
美團餐飲研究院研究員張譯介紹,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餐飲消費“堂食+外賣”兩頭熱,“味蕾游”有了新玩法,各地“必吃榜”小店生意正迎來新增長。游客從“尋味大城市”轉變為“美食小城游”,從“走馬觀花”轉變為“深度旅游”,“必吃榜”煙火小店單日訂單量環比漲超215%,眾多美食小城榜單異地用戶流量增幅達487%。“點外賣打卡特色美食”也成為新趨勢,從線下排隊到外賣打卡,“外賣味蕾游”受到游客青睞。
從產品創新、場景拓展到地域聯動,中秋消費市場正以傳統文化為底蘊,以持續創新為動力,勾勒出一幅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交融互促的嶄新圖景。(經濟日報記者 馮其予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