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云南昭通10月7日電 題:“丑蘋果”變“金果子” 云南昭通蘋果香飄海內外
作者 時文枝
金秋十月,昭通蘋果迎來豐收季。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昭通市昭陽區白鶴村的果園里,果農謝德兵一家正忙著采摘新鮮蘋果。這些昔日因外表不甚規整而被稱為“丑蘋果”的果子,如今卻因果形端正、色澤鮮亮、口感脆甜并帶有獨特“糖心”而走俏國內,香飄海外。
昭通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地處烏蒙山腹地,位于云貴川三省結合部,低緯高原特有的生態與適宜光熱條件為蘋果種植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被譽為“高原蘋果之城”。近百年前,蘋果苗被引進昭通,從此與這片土地結緣。
昭通蘋果。胡華譽 攝今年49歲的謝德兵已有30多年蘋果種植經驗。他坦言,早期因管理技術落后、效益不佳曾一度放棄種植。2010年,“昭通蘋果”獲評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瞅準機遇的謝德兵將自家四畝土地全部種上蘋果。如今,通過土地流轉,家里的蘋果種植規模已擴大至100畝,并牽頭聯合40多戶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共同管理著500余畝蘋果基地。
“蘋果要豐收,關鍵靠良種加良法。”謝德兵介紹,通過品種改良和精細化管理,村里的蘋果品質及產量大幅提升,地頭收購價也翻了一倍多。
近年來,昭通市從政策扶持、龍頭企業培育、科技投入、品種改良、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市蘋果種植規模近百萬畝,產量達130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76.71%,綜合產值高達150億元,帶動13.8萬戶、52.7萬果農增收致富。
“村民們靠種蘋果都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汽車,運送蘋果的工具也從三輪車升級為面包車。”謝德兵表示,如今,越來越多像他女兒一樣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投身蘋果種植,并通過電商直播等新渠道創業就業。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優良品種的不斷培育,曾經的“丑蘋果”已蛻變為聲名遠揚的“昭陽紅”,甚至還曾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成為“飛天蘋果”。目前,以昭通蘋果為主的云南蘋果出口量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產品遠銷南亞、東南亞多國。
昭通市超越農業有限公司蘋果種植基地。徐菁 攝與此同時,昭通蘋果還形成集種植、生產、加工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規模化企業從2013年的2家增長至目前的30余家,縣級專業合作社達600余家。
走進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產業園內,全自動智能分選線正高效運轉,實現機械上料、自動清洗、智能檢測、分類包裝一體化作業。公司董事長溫連慶介紹,今年恰逢國慶中秋“雙節”,蘋果供不應求,需協調調配,高峰時期每日發貨達30多車,其銷量較去年同期穩中有升。
“昭通蘋果不僅是特色水果的代表,更是一種深植于昭通人血脈中的鄉愁符號。”云南千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楊表示,希望將這份來自烏蒙山的美好,帶給全世界消費者。
據悉,該公司在與國內多家頭部水果企業建立合作的基礎上,已將市場拓展至港澳臺地區及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