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 陽)“曾經共事的老領導在鏡頭前聲淚俱下,讓我深刻認識到,廉潔防線一旦失守,必將付出慘痛代價。”觀看完本地干部違紀違法警示教育片后,會場內一名黨員干部發出由衷感慨。
近年來,商州區通過本地案例,讓警示教育直抵人心、觸及靈魂。商州區紀委監委堅持把本地典型案件作為警示教育的“源頭活水”,對自辦留置案件進行深度梳理剖析,構建起“查辦案件—總結規律—警示教育—推動整改”的完整鏈條。從剖析領導干部利用項目審批權謀取私利,到深挖基層“微腐敗”侵蝕群眾利益的案例,通過逐案分析違紀違法人員的墮落軌跡,深挖案件背后的思想根源、制度漏洞和監督短板,將每一起案件都轉化為可感可觸的警示教案。
為打破傳統說教模式,商州區創新打造“沉浸式”教育場景。組織黨員干部走進“廉政教育基地”本地案例展廳,與黨的六大紀律深度融合,讓每一個案例都成為解讀紀律的“活字典”。通過場景還原,生動展現了違紀違法人員如何從破紀走向破法。展廳內,一幅幅圖片、一段段視頻、一封封懺悔書,引導黨員干部從中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與此同時,商州區紀委監委還通過典型案例通報、編印警示錄等形式,將本地案件以文字形式呈現,用直白的語言、慘痛的教訓,讓黨員干部直觀感受到違紀違法的嚴重后果。此外,精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案例拍攝成警示教育片,讓曾經熟悉的面孔現身說法,聲淚俱下地講述自己從“好干部”到“階下囚”的蛻變過程,讓觀者深刻認識到腐敗風險就在身邊,廉潔自律容不得半點松懈。
“采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的教育模式,正是因為身邊人的真實案例最具沖擊力和代入感。這些鮮活的反面教材,才能讓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腐敗風險的現實性,從而時刻繃緊廉潔之弦,筑牢思想防線,為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注入持久動力。”商州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