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超 李從熇
秦嶺初秋,微風不燥。山陽縣漫川關鎮萬福村的農家小院里,幾張板凳圍成臨時法庭,國徽高懸,一場因土地界限引發的鄰里糾紛正在這里審理。
漫川法庭庭長江書林采用“板凳搭攏”解紛法,帶著雙方走進田間地頭,用腳步丈量爭議地塊,用方言俗語厘清是非曲直。“江法官,你這一量、一說,我心里那點疙瘩,解開了!”當事人老王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為法官豎起了大拇指。
在秦嶺深處,誕生于革命年代的司法智慧正煥發著新時代的光彩,“深入群眾,就地辦案、調解優先、司法為民”的精神內核,歷經八十余載風雨洗禮,在全市法院系統人員的堅守與創新中不斷延續——將紅色基因與現代司法理念、地域解紛智慧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司法實踐之路。
厚植沃土:讓司法優良傳統生根發芽
回溯歷史長河,馬錫五同志在陜甘寧邊區創造的審判方式,以其“一刻也離不開群眾”的赤子情懷,“就地審判、不拘形式”的靈活方法,“深入調查研究、查明案件真相”的求實作風,成為人民司法史上熠熠生輝的瑰寶。
商洛中院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提升”和“法官講辦案故事”活動,舉辦“馬錫五審判方式”專題講座和交流研討,教育引導干警自覺傳承紅色基因,解決隊伍中存在的“群眾觀點過時、群眾工作不實、群眾經驗不多”的問題。
強化人民法庭黨的組織建設,深化“我是商法共產黨員”黨建主題活動,充分吸納本地紅色資源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主題活動,推動黨建與審判業務雙融合、雙促進。2024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圍繞“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傳承與應用”主題,結合司法審判實踐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積極開展司法理論研究撰寫調研、論文40余篇,其中《“馬錫五審判方式”所蘊含的人民立場探析》獲得省法院“馬錫五審判方式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以司法理論研究助推審判執行工作。
特色賦能:法庭激活治理新動能
全市兩級法院緊扣“馬錫五審判方式”理念,印發《開展“一法庭一特色”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和《“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實施方案》,明確將巡回審判、方便群眾訴訟,就地化解糾紛作為基層法庭建設的重點任務,要求全市47個派出法庭圍繞民生、生態、產業等領域打造特色審判模式,強化商洛中院的對口業務指導。
商州區法院牧護關法庭打造“護農法庭”,商南縣法院富水法庭設立“一杯茶調解室”,山陽縣法院漫川法庭開展“板凳搭攏”解紛法,柞水縣法院下梁法庭將“孝義法理”融入“柔性司法”理念。將“馬錫五審判方式”與本地區實際相結合,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審判實踐,取得較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全市2個法庭被評為陜西省“楓橋式人民法庭”,1名法官被評為陜西省“新時代馬錫五式好法官”。
深耕解紛:多元舉措釋放司法效能
審判與調解相結合是馬錫五審判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商洛中院黨組高度重視先行調解工作,持續深化“1+N+1”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推動建立人民法庭與鎮(街道)村(社區)、職能部門、行業組織、社會力量的協作配合,推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多元聯動、司法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用好訴前調解積累的有益經驗,對外積極推動“總對總”機制、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機制,平穩有序過渡到先行調解中,做深做實矛盾糾紛審前多元化解工作。轄區各基層法院均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引導崗、配備專職引導員,向當事人闡明委托調解省時、節費、促和等優勢,引導當事人在自愿基礎上,選擇委托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提高案件委托分流率。
在全市兩級法院推行人民法庭執行由其辦結的調解案件,有效提高執行到位率。暢通司法確認渠道,對于調解成功案件,及時進行跟進,保障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今年,全市兩級法院司法確認案件106件,先行調解成功案件2093件,成功率22.79%。
公信鑄魂:規范司法守護公正底線
全市兩級法院高度重視裁判文書釋法說理和判后答疑等工作,自覺踐行“依靠群眾、教育群眾”的馬錫五式司法工作路線,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全市法院規范文書制作標準,制作裁判文書必須完整歸納爭議焦點、詳細闡述證據采信理由、精準援引法律條文,確保說理層次清晰。
定期組織優秀裁判文書和優秀庭審評選活動,從事實陳述、證據分析、法理闡釋等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倒逼法官提升說理能力。落實類案檢索制度,要求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委會討論案件,承辦人必須進行類案檢索做好判后答疑與跟蹤回訪,建立“誰主審、誰答疑”機制,要求法官在宣判后對當事人的疑慮進行面對面答疑,切實提升服判息訴率。
發布各領域典型案例,在“兩微一端”和主流媒體弘揚法治正能量,在重要節點深入社區、校園、企業進行普法宣傳,讓法治理念浸潤人心。
聚力共治:協同聯動構建治理共同體
全市兩級法院貫徹落實“馬錫五審判方式”司法理念,解碼基層治理新路徑,充分發揮法庭訴訟服務效能,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目前,轄區7個基層法院均已入駐綜治中心。
商南縣法院成立訴調對接工作室和老法官調解室,負責非訴服務、指導調解、委托調解等工作,入駐以來,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0余件;山陽縣法院在縣綜治中心設立調解室、速裁法庭、司法確認室等功能區,構建“以案釋法+先行調解+指導調解+委托調解+訴調對接”五維工作法,化解各類糾紛近20起;柞水縣法院通過“專人常駐+輪駐+云駐+隨駐”模式,加強與公安、檢察、司法、婦聯等部門協調溝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聯動、矛盾聯調等機制,實現糾紛化解、信訪接待、申請立案、司法確認等事務“一站式”辦理,全市法院利用綜治中心、“總對總”機制和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機構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9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