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兀 琦)“會議少了、報表薄了,能沉下心服務群眾的時間更多了。”這是商南縣推進基層減負工作以來,基層干部最直觀的感受。
今年以來,商南縣聚焦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創新構建“清單指導、評價反饋、預警提醒”三大機制,健全全鏈條治理體系,以精準施策破除減負梗阻,既減掉“有效負擔”,更破除“有型梗阻”,讓基層輕裝上陣干實事,推動基層減負從“量變”實現“質變”。
清單明責,減掉“無效負擔”。圍繞《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商南縣將“減負賬”細化為“任務書”,通過定期實地調研、業務指導,明確各級各部門“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從源頭杜絕“文山會海”“過度督查”。截至10月底,全縣整合套開全縣性會議64場次,同比減少34%;縣委、縣政府及“兩辦”印發文件359份,同比減少26%;合并督查事項5項、審批計劃外督查3項,同比精減26.7%。同時,清理親屬證明、死亡證明等不合理證明27項、不規范掛牌標識318塊,解散冗余工作群207個,注銷閑置新媒體賬號64個,讓基層從“瑣事”中解脫,專注主責主業。
反向評價,壓實“減負責任”。“以前是‘上面評下面’,現在我們也能給縣級部門提意見,減負更有針對性了。”鎮(街道)工作人員道出了基層減負的心聲。基層干部感受之變的背后,是商南縣創新建立“以下評上”評價反饋機制的縮影。堅持一季度一評價、一總結,通過反向監測、反向評議、反向監督,讓基層成為“減負裁判”,倒逼縣級部門轉作風、提效能、優服務。目前,已開展2次反饋評價活動,向10個鎮(街道)、31個縣級部門、7個重點企業發放評價反饋表1251份,收集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59條,所有問題均逐一核實、現場交辦,明確整改時限,確保“反饋有回音、問題有落實”。
三級預警,提升“整治精度”。為及時發現、解決減負中的新問題,商南縣構建縣鎮村三級信息共享機制,在全縣設立10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監測點,實時收集基層減負動態。通過定期會商研判、及時提醒糾偏、共享減負信息,精準掌握基層“負擔痛點”,避免減負“一陣風”。截至目前,監測點累計收集基層信息35條,開展問題研判會3次,針對苗頭性問題電話預警提醒17次,推動減負工作從“粗放式”向“精準化”轉變,切實讓基層感受到減負帶來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