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周 晗)近日,商南縣青山鎮青山社區老街上,工人正在對沿街古房、庭院進行“微改造”,將宋朝“青山書院”原有建筑改造提升、恢復原貌,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生態康養民宿,訴說著千年邵雍文化記憶與傳承。
今年以來,商南縣青山鎮立足“生態青山·宜養小鎮”發展定位,聚焦農文旅“三輪驅動”,深度挖掘轄區閑置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產業資源,在青山社區新建邵雍文旅產業園。該項目計劃投資6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恢復宋朝“青山書院”原貌,新建邵雍國學講堂、邵雍詩詞文化創意體驗區以及青少年研學中心。同時,按照“保留原址原貌”和“一院落一主題”的建設思路,在青山老街改造提升生態康養民宿8個,打造集康養休閑區、文化體驗區、娛樂度假區、美食餐飲區、菌菇觀賞區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綜合體。
據了解,商南縣青山鎮文旅資源豐富,宋朝理學大儒邵雍因留戀文碧峰自然美景,落居青山老街,首創青山書院,在此講學授道、教化村民,吸引陜豫鄂“三省八縣”學子提食而至,他親手栽植的“堯夫古柳”,見證了清乾隆十二年間“青山書院”的建立、商南教育的起源發展和商南縣青山鎮5名清北學子的成長。在園區建設過程中,商南縣青山鎮堅持文化傳承與活化創新并重,以宋朝“青山書院”修繕和邵雍文化體驗為核心,通過建設邵雍國學講堂、詩詞文化創意體驗區及青少年研學中心,并將宋朝元素和邵雍文化融入民宿院落,推動文化價值向旅游產業、教育服務、康養體驗的全鏈條延伸轉化,打造獨具青山特色的文旅IP。
同時,按照主題體驗與復合業態共生的思路,依托青山老街“活化石”文化脈絡,以及周邊涵蓋木耳、靈芝、香菇等產業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園,采取“最小干預+主題賦能”的模式,匠心打造8個各具主題特色的生態康養民宿院落,每個民宿院落不僅能夠提供高品質住宿,還含有宋朝美學元素、邵雍詩詞展示、庭院果蔬種植、特色餐飲美食、品茗娛樂休閑等功能,更是連接食用菌產業園采摘與觀光的“橋梁”,在有限空間內集成多元業態,極大提升體驗感受和經濟效益,實現空間價值裂變。
青山鎮黨委書記殷書寧表示:“邵雍文旅產業園是青山鎮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該園區突出黨支部引領與強村富民共進,通過‘黨支部+合作社+企業+園區+農戶’五聯運營模式,聯結民宿經營與特色農產品銷售,帶動群眾房屋租賃掙租金、園區務工掙薪金、產品銷售掙傭金。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容納住宿人員50人,日接待游客容量200多人,創造本地就業崗位18個,帶動青山社區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