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瀟 何昕 劉明
8月5日,走進位于商南縣趙川鎮的利滔興川農業發展公司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一排排整齊的藍色養殖池映入眼簾,池水在增氧機的作用下翻涌出細密的氣泡。工人提著裝飼料的桶穿梭其間,捧起一把特制顆粒飼料放在料臺上,頃刻間,平靜的水面沸騰起來——成千上萬只南美白對蝦爭相躍出,透明的蝦須劃過水面,發出細碎的“嘩啦”聲。
“現在是最關鍵的育肥期,每天要定時、定量來喂。”商南縣利滔興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華章站在池邊,捧起一把飼料說,“你看這顆粒大小都是根據蝦的生長階段特制的。”
幾年前,王華章在四川成都參觀觀光農業項目時,第一次了解到“海鮮陸養”模式,感到特別好奇。“當時別人養蝦,我在旁邊看了半天,把怎么調水、怎么喂料等都一一記下來,想著我們本地還沒有這個項目,正好可以學會技術在商南養殖。”說干就干,2023年5月,王華章投資200萬元,建成養殖大棚3座、蝦池36個、三級淡化池9個、凈化循環設備6個,3個月后開始投產。
“家”安好了,怎樣才能養好海蝦?“這些蝦苗都是從廣東珠海空運過來的,到達基地后,要先在淡化池適應。”技術員王亮介紹,“我們每天定時注入本地淡水,用7至10天時間慢慢降低鹽度,讓蝦苗逐步適應本地淡水環境。”為確保養殖成功,基地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電加溫將水溫恒定控制在25℃至30℃之間,并運用消毒、凈化、增氧等技術精準調節水質。在飼料配比上,創新使用紅糖、蝦粉和氨基酸的科學配方,實現高密度、短周期的健康養殖。目前,基地內投放蝦苗180萬尾,已經養殖兩個月,預計10月份可以捕撈。根據商南本地的氣候條件,最佳養殖季節為4月至10月,每年可養殖兩季,每季最多可產1萬多公斤,每公斤市場價格在20至30元之間。
據了解,該項目不僅填補了周邊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空白,更成為當地群眾就業的新引擎。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已有8戶農戶參與經營分紅,同時提供5個穩定就業崗位。“以前在外地打工,現在年齡大了,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能學到新技術。”正在喂料的前川社區居民施國全說。談到工資,他臉上露出笑容:“現在一個月三四千元,在家門口能掙這么多,很知足了。”
“隨著南美白對蝦即將上市,我們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已準備就緒。”王華章信心滿滿地說,“公司計劃逐步引領本地對蝦養殖產業發展,讓更多老鄉參與進來,把‘海鮮陸養’打造成商南的特色產業;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蝦—魚’混養模式,利用南美白對蝦池循環水養魚,實現資源高效利用,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
“引進南美白對蝦養殖是趙川鎮落實縣委、縣政府‘一片葉、一條魚、一桌膳、一域游’產業布局的具體舉措,接下來,我們會圍繞‘保生產、擴規模、創品牌’目標,通過足額落實政策支持、聯系協調漁業專家、保障生產經營環境等舉措,幫助轄區漁業企業發展壯大,持續推動漁業產業提質增效。”趙川鎮鎮長蘇淵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