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兀 琦)今年以來,商南縣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互轉化的新途徑,筑牢政策鏈、壯大產業鏈、創新價值鏈,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
商南縣成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中心,健全價值評價、經營開發、保護補償、推進保障等機制,積極破解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四難”問題。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打造“秦嶺泉茗”“秦嶺冷泉魚”等區域公共品牌,培育名特優新農產品12個、綠色食品10個,認證農產品基地26個、無公害產品29個。扎實推進“1+N”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發展供港蔬菜種植3000畝,種植食用菌1億袋;養殖經濟魚類480萬尾。成功申報了清油河省級產業強鎮、十里坪國家級產業強鎮項目,力爭在10月前建成試馬、清油河冷水魚產業園。制定生漆、油茶等產業發展五年規劃,重點打造生漆、油茶、杜仲、連翹等四大產業,持續推進核桃、板栗等產業提質增效。突出漆樹、核桃、板栗、油茶、中藥材等特色產業,上半年,新建“商洛紫玉”紅仁核桃420畝、嫁接“商洛紫玉”紅仁核桃400畝,核桃改造提升2萬畝,累計實施板栗改造提升2.5萬畝,新發展中藥材基地8800畝,撫育管護野生中藥材1.2萬畝,鞏固清油河鎮碾子溝村天麻等10個千畝以上中藥材示范基地。持續推廣“兩茶”模式,新建油茶基地6500畝、改造3500畝;新發展林下中藥種植3600畝、林菌種植1400畝、林菜種植200畝,林下養殖林禽2.4萬只、林畜1.2萬頭、林蜂3200箱,特種養殖500只。截至目前,謀劃儲備秦嶺茶鄉等VEP項目21個,積極開展生態產品認證,富水茶海公園、試馬鎮紅廟村VEP核算價值29.9億元,占全市VEP項目核算總值的49%,全縣GEP核算價值189.82億元。
商南縣全力推動林業碳匯、用水權、用能權、排污權等權益交易,開展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重點流域出境水水質等指標交易,深化生態橫向補償和環境損害司法賠償,進一步拓寬生態產品轉化通道。依托“中國天然氧吧”“全國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等品牌優勢,推動氣候資源與茶旅、康養產業深度融合。開發“茶海觀光+氣候康養”特色線路,打造全國茶旅融合標桿項目。利用“8+1”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平臺,為金絲峽、后灣等景區提供精細化氣候數據服務。出臺《綠色信貸管理暫行辦法》《茶葉貸款管理辦法》,依托生態資產運營管理公司和生態價值轉化金融e站,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發放綠色貸款6.98億元,增長6.93%,全縣綠色貸款余額4.43億元,《“生態茶+文旅康”實現“一葉”到“一業”》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收錄,總結典型案例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