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敏)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主線,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校企合作,加快科技產業融合步伐,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
我市以統籌打好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硬仗為牽引,以“編制在高校、科研在平臺、轉化在企業”為主攻方向,突出“人才引育、平臺建設、校企合作”三個關鍵,因地制宜暢通“教育培養人才、人才支撐科技、科技服務產業”的一體化路徑。堅持以“小切口”改革為突破點,建立“科技副總”柔性引才機制,在全省率先制定“科技副總”選聘管理辦法,選聘“科技副總”2批次30名,推動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我市緊盯科技型企業倍增總目標,一體推進“抓大、扶小、育新”,持續深化“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個工程,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743家、高新技術企業173家、瞪羚(含潛在)企業13家。深入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創新發展“雙清零”行動,目前全市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占88.2%,有研發機構的占62.8%,規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21.22%。堅持把開發區作為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推動丹鳳省級高新區當年創建、當年獲批,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西商融合協同創新為抓手,我市強化創新資源鏈接能力,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科技企業融通創新示范區建設成效初顯。近3年來,與西安市科技局每年商定一批合作事項,以“結對子”方式促成中天禹辰、正太能源等139家企業與西工大、西安交大等50家高校院所達成產學研合作,牽線陜科大與盛大公司共建國家級干果類水果(核桃)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推動盤龍藥業與陜中醫建成省級中醫藥制劑及新藥研發中試基地,策劃申報兩個秦創原高能級科創孵化器獲省科技廳認定,秦創原新能源電池產業創新聚集區獲批建設,填補了我市科創服務體系“空白”,全市省級以上科創平臺79個。
為推進科技產業融合步伐,我市繪制《創新鏈產業鏈深度對接耦合圖譜》,深化科技“雙進”行動,聯合商洛學院成立科技產業對接組,挖掘科技成果76項、企業需求24個,促成校企合作10項。聚焦新材料、綠色食品和健康醫藥等五大產業集群,2023年以來,累計爭取中省科技計劃項目282項、資金1.29億元,其中企業牽頭承擔的項目數量214項,商南茶葉、丹鳳紅酒、山陽食用菌等5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即將結題驗收,無人蜂群智能決策與控制技術、葡萄釀酒微生物資源開發及高效發酵劑產業化應用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取得突破科技惠企強企的獲得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