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經歷了從“向科學進軍”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開啟科技強國建設新征程的壯闊旅程。
當前,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日益健全,科技強國建設步伐穩健,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導:史凱麗
記者:楊震男、趙小帥、唐奕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經歷了從“向科學進軍”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開啟科技強國建設新征程的壯闊旅程。
當前,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日益健全,科技強國建設步伐穩健,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導:史凱麗
記者:楊震男、趙小帥、唐奕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圖①:趙詩奇在農業科技園區智能溫室內講解特色花卉養護方法和注意事項。 本報記者 方 圓攝 圖②:姜灝在新技術示范田觀察水稻長勢及灌漿結實情況。 楊鈞博攝(人民視覺) 圖③:...
農民畫《俏金秋》。 趙慶玲繪,劉燕提供 農民畫《二十四節氣寧波篇》。 余海君繪,劉燕提供 農民畫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以作者身份命名的畫種,是生活的藝術。歷史發展中...
馬和之《月色秋聲圖》。 劉松年《秋窗讀易圖》。 蕭照《秋山紅樹圖》。 仇英《赤壁圖卷》局部。 趙孟俯\書法作品《秋聲賦》局部。 圖均為...
不久前,巴黎奧運會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到訪港澳,與社會各界廣泛交流,受到熱烈歡迎。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境外參賽歷史最好成績,不僅展現出青年一代自信樂觀...
上圖:隆平水稻博物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陳列”展廳場景。 本報記者 楊 迅攝 下圖:隆平水稻博物館外觀。 王志偉攝(人民視覺) 從湖南長沙上空俯瞰,瀏陽河東岸的一座建...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持續探索和創新實踐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制度體系日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
央視網消息:透過數字看經濟,透過經濟看發展。前8個月輕工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國家統計局統計的91種主要輕工業產品中,59種產品產量...
神州大地、生機勃發,大江南北、水清岸綠。讓我們走進大美中國,領略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陜西秦嶺福建武夷山長江湖北宜昌段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東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寧夏青銅峽庫區...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天(10月6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8216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6.5%。其中,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873萬人次,計劃加開旅客列車1432列。國慶假...
在陜西西安大唐芙蓉園來一場“華服秀”,到甘肅省博物館一睹“馬踏飛燕”的風采,去云南鄉村感受“詩和遠方”,赴廣西盡享南方夜市的“煙火氣”……這個國慶假期,體驗“小而美”的文藝游、追求“松弛感”的微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