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18日電 (安源 陳治君)11月18日16時07分,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一對大熊貓“辰星”“曉月”,搭乘專機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出發前往馬來西亞,翻開了中馬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新的一頁。
歡送儀式現場。李傳有 攝中國與馬來西亞于2014年5月開展首輪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合作期間,雙方致力于大熊貓的飼養繁育和疾病防控研究,開展大熊貓主題公眾教育,不斷深化合作交流,推動大熊貓保護科研水平邁上新臺階。特別是在中馬雙方大熊貓專家的努力下,“福娃”和“鳳儀”繁育的“暖暖”“誼誼”“升誼”3只大熊貓深受馬來西亞民眾喜愛,進一步促進了中馬人文交流,深化了了解,增進了友誼。
今年4月,中馬雙方簽署了延續開展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研究協議。經過遴選,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一對5歲的大熊貓“辰星”“曉月”入選。體型健碩的“辰星”為雄性,譜系號1344,出生于2020年8月19日,性格外向活潑,喜歡爬樹玩水,名字寓意為如星辰般耀眼奪目,不斷追求光明和進步。體型較為圓潤的“曉月”為雌性,譜系號1350,出生于2020年9月29日,名字寓意為如明月般純凈而溫柔,性情溫馴,性格稍顯內向靦腆,愛吃愛玩。在熊貓中心飼養員和獸醫的陪同下,它們于18日早上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出發,并順利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按照協議約定,兩只大熊貓將在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旅居10年。
大熊貓“辰星”。李傳有 攝按照大熊貓飼養規范,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已于今年10月完成大熊貓場館升級改造并通過中方驗收,為“辰星”“曉月”旅馬期間的身體健康和舒適生活提供了保障。改造后的大熊貓場館室內活動空間更寬敞,地形和攀爬設施等更適合大熊貓生物特性,滿足其更多活動需求。在食物供給和人員方面,動物園也做了充分準備。目前,動物園有3個專供竹子的基地,竹子、竹筍來源穩定充足。動物園還配備了5名熟悉大熊貓日常飼養的專職飼養員,制定了完備的飼養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此外,動物園建有獸醫院,設備齊全并配置有4名專業獸醫,可滿足兩只大熊貓日常身體檢查和疾病防控需求。
大熊貓“曉月”。李傳有 攝為保證兩只大熊貓的旅途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準備了新鮮的竹子、竹筍,以及特制窩窩頭、飲用水和藥品。熊貓中心的1名飼養員、1名獸醫和馬方前來迎接的2名獸醫將密切關注和監測飛行期間兩只大熊貓的情況。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飼養員和獸醫還將在馬來西亞停留一段時間,陪伴“辰星”“曉月”盡快適應新環境。
據悉,11月17日下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為兩只大熊貓舉辦了歡送儀式。近百名中方代表和馬方代表共同見證了中馬大熊貓保護科研交流和中馬友誼的生動時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