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題:“中俄文化年”圓滿閉幕 人文交流邁向新高度
中新社記者 田冰
“繞梁之音,實縈弦所思。”當中國男高音歌唱家郭煜演唱的《在那遙遠的地方》,與俄羅斯女高音歌唱家阿格拉托娃演唱的《啊,你,廣闊的草原》同臺響起,兩首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歌,卻如此珠聯璧合。
當地時間17日晚,“中俄文化年”閉幕式在俄羅斯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舉行,標志著為期兩年的中俄文化交流盛事圓滿落下帷幕。閉幕式期間,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與俄羅斯奧西波夫國立模范民族樂團獨奏家合奏團聯袂演繹中俄兩國經典音樂作品。《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與《花好月圓》,《敦煌》與《卡林卡》,在中俄藝術家的演繹下,音樂會成為兩國文化的一場詩意對話,引發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2023年10月,中俄兩國元首共同商定2024-2025年舉辦“中俄文化年”,這是兩國領導人著眼中俄關系的長遠發展做出的重要決定。在中俄兩國關系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文合作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文化交流不斷推動雙邊人文交往,加深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夯實兩國友好民意基礎。
在“中俄文化年”框架內,雙方舉辦了數百項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實現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共同發展的中俄文化交流格局。從俄頂級藝術院團在華演出一票難求,到中國青年導演執導的俄語版中國話劇場場爆滿;從中俄合拍電影票房亮眼,到俄羅斯“中文熱”持續升溫;從中國春節慶祝活動“走紅”莫斯科,到中國多地舉辦俄傳統謝肉節迎春活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中俄人文交流活動,已成為深化兩國關系、推動文明互鑒、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
“中俄文化年”雖然閉幕,兩國人文交流卻并未止步。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高政在致辭中指出,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潛力持續釋放。“中俄文化年”的閉幕不是結束,而是中俄文化交流的新起點。中方愿同俄方一道,不斷深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譜寫中俄文化交流互鑒的精彩華章,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增光添彩。
俄文化部副部長阿列克謝耶娃表示,“俄中文化年”成為兩國文化關系中充滿活力的篇章,并將人文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舉辦的各項活動表明,俄中對彼此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這一宏大活動的收官,并非畫上句號,而是為我們文化關系開啟新篇章,并期待著雙方繼續開展合作。”
當天,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特列季亞科夫畫廊聯合舉辦的“心之所向——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4-19世紀中國書畫藝術”特展在此間開幕。展覽遴選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典藏菁華84件/套,突破傳統藝術史敘事框架,以“人”為核心,展現中國社會各階層對書畫的創作、鑒藏與使用。通過復原中國古代藝術生態的真實場景,輔以學術性與互動性并重的展陳設計,俄羅斯觀眾在沈周的《桃花書屋》中會看到與列賓《托爾斯泰在書房》相似的精神求索,在《乾隆南巡圖》的市井喧鬧中可聽見與瓦斯涅佐夫《莫斯科集市》共鳴的生活熱情。在展卷、鈐印、題贈的體驗中,俄羅斯觀眾不僅可以領略中國書畫藝術從技法到精神的完整生命歷程,更能體悟中國書畫藝術承載的中華文明獨特的宇宙觀與生命觀。
此刻,“涅瓦河畔的遐思——列賓藝術特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正如主辦方所言,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文明的對話——當中國水墨的氤氳與伏爾加河的波濤相遇,兩種文化將在筆墨的呼吸中尋得共鳴,為兩種文明的相遇寫下新的注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