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公然在國會宣稱“臺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臺海問題。這種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挑戰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錯誤言論,充分暴露日本右翼勢力極其錯誤,極為危險的歷史觀、秩序觀、戰略觀,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必須對日本的戰略走向高度警惕。
資料圖:高市早苗。日本為何急于派人來華公關?
自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國會發表涉臺錯誤言論以來,中方連日來不僅在公共輿論層面對高市涉臺錯誤言行予以全面駁斥,而且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先后分別奉示召見和約見日方官員,就高市涉臺錯誤言論予以嚴正交涉。此外,中國外交部、教育部以及文旅部日前還先后發布消息,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留學。
中方此次精準、多層次對日反制,令日本方面逐漸感受到挑釁中國所帶來的現實代價——受科技股大跌和中日關系惡化擔憂拖累,18日,日本東京股市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一度下跌3.3%。在此背景下,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于11月17日緊急訪華,這可以看作是高市政府的一次危機公關。
一來,金井此次訪華,是為了澄清立場,穩定中日關系。日本政府試圖通過外交渠道,再次向中方解釋和保證,高市早苗的國會涉臺答辯內容,并未改變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即堅持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原則。換句話說,金井來訪的目的,是避免中方將此事判斷為日本政策的根本性轉變,防止中日關系徹底脫軌。
二來,金井此次訪華,是欲阻止中方進一步反制。截至目前,中方已經在旅游、留學領域,對日本采取精準反制措施,并已對日本相關行業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
尤其是旅游方面,中國游客是日本旅游市場的核心支柱。據日本政府觀光局統計,2025年1月至9月,中國大陸赴日游客數量達748萬人,位居所有國家和地區之首,中國大陸游客消費總額為1.6443萬億日元,占赴日游客消費總額的約1/4。
中方發布的旅游警示直接影響了日本旅游產業鏈的核心收入來源。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近日警告,中國游客數量下降,將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中國赴日游客大幅減少,將直接拉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0.36%,造成約2.2萬億日元的經濟損失。因此,日本方面急于公關,是期望避免中方反制措施的進一步升級或擴大,進而對日本經濟造成更為深遠且嚴重的影響。
中方反制“組合拳”,釋放何種信號?
中方針對高市早苗涉臺謬論打出的反制“組合拳”,向外界釋放了中國捍衛自身核心利益的強硬決心與務實反制能力。
第一,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逾越的紅線。臺灣是中國的神圣領土,臺灣事務純屬中國內政。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來干涉。高市早苗作為日本首相,公然將“臺灣有事”與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綁定,這是 1945年日本戰敗后從未有過的嚴重挑釁,直接觸碰了中日關系的核心底線。中方此次反制絕非口頭警告,而是直擊日方痛處的務實舉措,以此印證紅線碰不得。
第二,警告其他域外勢力不要在臺灣問題上搬弄是非。當下,部分域外勢力頻頻試圖以臺海問題為抓手牽制中國發展,中方此次“超預期”的反制,也是對所有覬覦臺海事務的勢力發出的集體警示。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在此背景下,日方作為二戰戰敗國,公然暗示武力介入臺海,本身就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挑釁。中方的反制不僅是針對日本,更是向國際社會明確:任何勢力以任何借口干涉臺海事務,都是在挑戰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域外勢力若想效仿日方搞涉臺小動作,都必將面臨中方同等堅決的反制,切勿低估中國捍衛核心利益的決心。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方的反制“組合拳”還傳遞出“克制有限但反擊有力”的信號。這些舉措先聚焦于人員交流領域,既避免了直接升級為全面經貿對抗,給日方留下了糾正錯誤的余地;又通過影響日本支柱產業形成實質性壓力,體現了中方外交的務實性。
同時,這也表明,中方的反制會隨著事態發展靈活調整,若日方執迷不悟,反制范圍完全可能擴大到更深層次經濟領域,讓外界看到中方既有捍衛底線的鋼鐵意志,也有精準反制的充足手段。
高市對華挑釁,將如何收場?
高市此次發表涉臺錯誤言論的一大背景是,10月31日中日兩國舉行領導人會談,日方當時在涉臺問題上向中方做出了鄭重承諾。然而,不到兩周時間,高市就發表涉臺錯誤言論,不僅對中日關系產生了破壞作用,而且削弱了中日之間的政治互信基礎。那么,高市此次對華挑釁言論將如何收場,在筆者看來主要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性是,高市早苗被迫收縮對華錯誤言行。在中國連續強烈施壓、美國保持距離、日本國內財界不滿的多重壓力下,高市早苗可能不會撤回其涉臺錯誤言論,但會在外交場合明顯收斂,避免再挑戰中國政治紅線。日本外交系統將“接管”對華路線,也就是日本外務省等專業部門、專業人士通過細致操作進行“滅火”,避免危機持續擴大。事實上,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17日緊急來華,就體現了這樣的思路。今后,高市可能會“嘴上強硬、行動務實”。
第二種可能性是,繼續固執地在對華問題上做出挑釁舉動。如繼續發表涉華挑釁言論、突破外交底線,無視中國、美國和日本國內輿論的壓力。但這樣做的結果,將是不斷拉低高市內閣支持率,使日本同時受到來自中美的壓力,高市陷入政治外交困境,成為又一位“短命首相”。
修復雙邊關系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需要雙方相向而行。結合高市涉華錯誤言論所造成的嚴重影響,中日關系在短期內難以迅速出現轉機,中長期則取決于高市政府能否嚴格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原則和精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做到謹言慎行,以及能否將中日“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共識,落到具體的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
(作者陳洋系海頤智庫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特約研究員,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