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陜西西鄉11月1日電 (李一璠 李佩蓉)近日,在日本高松市一家頗具格調的商店內,一排排不同規格的竹劍整齊陳列,紋路細膩、色澤溫潤,吸引不少劍道愛好者前來選購。店員向顧客們介紹:“這些竹劍產自中國,原材料是秦巴腹地的斑竹。”
坐標向西,來到中國陜西西鄉縣,竹木制品生產車間里40余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趕制一批訂單,一萬把竹劍將跨越山海,奔赴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劍道館。
2025年10月,陜西西鄉一竹木制品公司內,工人正在整理竹料。 李佩蓉 攝據介紹,竹劍作為劍道訓練與比賽的核心器械,在全世界擁有穩定的消費群體,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而這小小的竹劍,對制作原料的要求卻頗為嚴苛。
“斑竹多生長在陜南、川渝一帶,其中漢中西鄉、鎮巴的斑竹頗為優質,外形周正易加工,韌性好。加工過程中的損耗率低,是制作竹劍的絕佳原料。”西鄉縣一竹木制品公司負責人李國富向記者揭開了產品暢銷的核心密碼。
2016年,借助招商引資的東風,手握客戶資源與核心技術的李國富,看中了西鄉縣豐富的斑竹資源,果斷在此投資建廠。優質原料、成熟技術與穩定渠道的“三方加持”,讓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全球劍道愛好者約有150萬人,而全世界專業生產竹劍的廠家卻數量有限,我們恰好抓住這個小眾賽道的良機。”李國富介紹道,隨著劍道運動在國內逐漸興起,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訂單量逐年穩步增長。
圖為西鄉竹劍。 李佩蓉 攝如今,西鄉年產20萬把竹劍,出口額在1000萬元左右,占據全球竹劍市場25%的份額。
竹劍的順利“出海”,通關環節的效率與便利度至關重要。“以前每批竹劍出口要等3天左右才能完成查驗,現在當天就能通關,對我們保障出口訂單時效幫助很大。”李國富說,相關監管方案優化后,今年已節省出口環節費用近40萬元。
如今,在漢中海關的助力下,西鄉竹劍出口之路愈發順暢,竹劍的通關周期從原來的半天縮短至幾秒,訂單交付準時率達到100%。
“我們計劃明年再擴大生產線,加工生產武道服、防護具等新產品,帶動當地竹產業發展,為周圍老百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李國富說,期待更多來自秦巴腹地的“小而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收獲更多喜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