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即將發行完畢
根據近期公布的2025年第四季度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第四季度有兩只超長期特別國債續發,分別于10月10日和10月14日進行招標。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10月9日,今年我國已累計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2300億元。上述兩只超長期特別國債成功發行后,今年預算安排的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將全部發行完畢。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整體發行節奏較去年明顯加快。由此可見,政策意圖在于快發、穩發,既確保資金盡早落地形成實物工作量,又保持市場預期穩定,財政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進一步加強。
根據預算安排,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中,有8000億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建設,5000億元用于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從資金下達情況來看,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30日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至此,全年3000億元中央資金已全部下達。
此外,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已下達1880億元,今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8000億元也已全部下達完畢。
明明認為,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資金已有效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和“兩新”工作。今年以來,政策支撐下市場銷售持續改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成效初顯。國債資金不僅在基建投資端發力,也通過撬動內需促進消費修復。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進一步拉動投資,擴大了消費需求。”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朱華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今年來看,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已支持約8400個項目,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3000億元資金用于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直接加大了對消費者的補貼力度,促進消費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共有3.3億人次申領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過2萬億元;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文化辦公用品、家具、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8.4%、22.3%、22.0%、21.1%,支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
談及未來應如何進一步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明明表示,應該將項目篩選與資金使用結合起來,優先投向能夠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帶動民間投資和消費的領域,推動經濟內生動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