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摘要】
?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正蓬勃向上,呈現四方面清晰趨勢:專業運動、時尚運動、新興戶外以及體驗經濟。
? 很多人誤以為體育用品沒有科技含量,但實際上,一雙跑鞋、一件速滑服都藏著大學問。
? 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安踏依靠市場活力與創新動能,助力推動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加快邁向國際舞臺。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夏曉倫)當前,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十五五”規劃將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機遇。作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代表性民營企業,安踏集團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更通過全球化布局見證并參與行業變革。
近日,《人民會客廳》欄目專訪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圍繞體育用品產業消費趨勢、民營企業突破路徑、產業升級與社會責任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解碼中國體育品牌的發展密碼。
體育用品行業呈現四大趨勢 產業發展路徑愈發清晰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正蓬勃向上,尤其在亞太地區引領全球增長,這契合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健康需求與多元生活方式的追求。”談及行業現狀,李玲開門見山指出,當前體育用品行業呈現四大清晰趨勢,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從賽道劃分看,專業運動賽道仍是核心支柱,跑步、籃球、健身等領域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時尚運動賽道異軍突起,以安踏旗下斐樂品牌為代表,消費者對“運動專業+舒適+時尚優雅”的需求日益凸顯;新興戶外賽道快速升溫,迪桑特、可隆、始祖鳥、薩洛蒙等安踏集團旗下品牌,正以專業戶外裝備賦能更多運動愛好者;與此同時,體驗經濟蓬勃興起,為品牌創新提供新空間,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消費端變化同樣顯著。李玲分析,如今消費者更“聰明”,對運動與健康的追求愈發個性化;對高端商品的需求持續高漲,安踏旗下高端品牌近年增速亮眼,印證“高品質、高生活方式屬性”商品的市場潛力;而個性化、高端化需求與體驗經濟的疊加,正推動行業從“產品供給”向 “價值供給”升級。
行業紅利下,安踏集團交出出色的“期中答卷”。2025年上半年,依托國家提振消費的政策支持,集團實現14.3%的增速,半年業績突破385億元。“不僅是營收增長,公司利潤水平、經營健康度均超市場預期。”李玲表示,這份成績是企業戰略與執行共振的結果,也印證了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的強勁韌性。
錨定三大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筑牢全球競爭力
“安踏的發展,取決于戰略正確與高效執行。”李玲將企業核心競爭力概括為“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戰略下的三大核心能力,而科技創新則是貫穿其中的“硬核護城河”。
多品牌協同管理能力是“壓艙石”。目前,安踏集團與亞瑪芬集團形成“雙輪驅動”的“大安踏”格局,擁有17個品牌,覆蓋專業運動、時尚、戶外等多元賽道。
“每個品牌依據自身定位深耕客群;集團則在后端提供供應鏈、物流、數字化、職能中臺的整合支持,實現‘集中賦能+前端授權’的科學管理。”李玲解釋,這種模式既保障品牌個性,又發揮集團規模優勢,至今收效顯著。
直面消費者的多品牌零售運營能力是“增長引擎”。34年發展中,安踏積累了豐富的零售經驗,通過精準觸達消費者,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從門店服務優化到商品創新迭代,均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構建起高效的零售閉環。
全球化運營與資源整合能力則讓安踏具備“國際視野”。如今,安踏的經營范圍遍布全球主要市場,17個品牌在不同區域精準落地,既將中國品牌的實力帶向世界,也通過全球資源整合反哺國內市場。
科技創新是業務發展的“底層支撐”。“很多人誤以為體育用品沒有科技含量,但實際上,一雙跑鞋、一件速滑服都藏著大學問。”李玲舉例,武大靖奪取奧運金牌時穿的“冰上鯊魚皮”速滑服,重量輕、透氣性好,強度是鋼絲15倍,能極大減少風阻并保障運動員安全;而安踏過去十年投入200億元研發的成果,正從“國家隊裝備”逐步下放至大眾產品,讓普通消費者也能享受專業科技。
此外,安踏自2009年—2024年連續16年擔任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伙伴,目前集團多品牌支持36支中國體育代表隊,以專業裝備助力中國體育事業發展。
踐行“五個共生”價值 以責任擔當助力體育強國
“創造共生價值”是安踏集團新十年的企業價值觀,涵蓋“與消費者、員工、合作伙伴、社會、環境共生”,而社會責任則是這一價值觀的具體實踐。從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戰略到公益項目落地,安踏以鏈主企業的擔當,推動產業與社會協同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安踏明確了“1+3+5”ESG 戰略目標:力爭2050年實現集團碳中和,從創新產品、綠色供應鏈,環保公益等方面不斷探索,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產業鏈“鏈主”,安踏還帶動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建設綠色供應鏈,以自身行動影響行業生態。
在公益領域,安踏集團與和敏基金會共同構建了雙公益平臺:上市公司發起聚焦青少年體育公益“茁壯成長公益計劃”已開展8年,覆蓋全國1萬多所學校,惠及900多萬青少年;基金會則聚焦醫療援助、助學、體育公益與社區關愛;聯合中華體育基金會推出“奧運領獎臺公益基金” ,助力中國競技體育事業,支持基層體育及青少年體育發展,并為傷病運動員提供救助與保障。
“我們希望以體育用品企業的身份,賦能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李玲表示,“十五五”期間正是集團奔向2030目標的關鍵五年,將繼續以創新為帆、以責任為舵,推動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讓中國品牌站上世界舞臺中央,“賦能愛運動的每一個人,讓更多人享受運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