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張尼)29日,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表示,近期,交通運輸部將從四個方面重點推進“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
10月29日,交通運輸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徐文強在會上介紹,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關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系統推進“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加速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規模化創新應用。近期,將從四個方面重點推進:
第一,加強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十五五”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將進一步聚焦建設智能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力布局研發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融合的關鍵技術,組織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攻克重大技術,研發關鍵裝備,創新發展模式。
第二,夯實技術底座,提升數智化水平。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打造多類模型、異構算力、通識數據統一調度平臺,為全行業智能體開發提供基礎能力。交通運輸部還將面向公路、水路、綜合交通等領域,研發路網運行監測、安全預警和應急指揮調度等智能體,構建覆蓋更廣、功能更強、協同更暢、安全可控的“智慧大腦”和“數據中樞”。
第三,深化場景應用,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全面實施人工智能“十百千”創新行動,針對前期梳理出的860項典型場景,圍繞智能駕駛、智慧公路、智慧航運等重點領域,組織一批代表性試點示范,實施一批標志性創新工程,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全場景落地應用。
第四,優化產業生態,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遵循“市場主導、政府支持”的原則,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參與,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完善“人工智能+交通運輸”標準體系,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他還特別強調,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技術底座,是基礎性的戰略資源,是一個能思考、會分析、善決策的“聰明的大腦”。這個大模型,將深入融合交通運輸行業知識,深刻理解行業復雜場景,深度創新交通運行范式,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劃、運輸組織調度、安全應急保障、公眾出行服務等全鏈條業務,提供智能支撐,全面推動行業從傳統經驗驅動向數據智能驅動轉變,從單點技術應用向系統智能升級邁進。
“這里特別說明,我們建設的交通大模型,不是特指某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采用‘1+N+X’架構,統籌各方創新力量開發的面向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算法庫、數據集和工具鏈。”徐文強說,當前,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大模型建設:
一是打牢基礎模型底座。制定出臺《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建設方案》,進一步明確大模型建設模式、主要建設內容,以工程化方式推動基礎模型建設,抓緊構建包含算力調度、知識中樞、訓練推演、評測認證等功能的共性技術底座,為垂域模型和智能體開發奠定基礎。
二是打造開放創新平臺。交通運輸部啟動了首屆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智能體創新應用大賽,通過“以賽促研、以賽促用”,激發全行業創新活力,發掘、培育一批具有實用價值的優質智能體解決方案。大賽共有748支隊伍報名參加,通過對作品的初步分析,發現了不少好的創意和場景,這顯示出“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創新活力。大賽將于11月收官,預計將產生一大批“單項冠軍”。交通運輸部會及時把這些優秀成果和作品納入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不斷拓展大模型的服務深度和廣度。
三是構建協同產業生態。今年8月,55家行業龍頭企業、人工智能頭部公司、高校院所發起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產業聯盟。下步,將充分發揮聯盟的橋梁紐帶作用,深化產學研用各方合作,促進技術共研、數據共享、標準共建、成果共用。同時,還將根據需要,動態補充大模型聯盟成員單位,讓聯盟成為大模型建設和智能體開發的“源頭活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