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10月29日電 (記者 韓宏)沈陽工業大學聚焦稀土永磁電機產業發展,創新構建“五地”協同創新體系,通過標準制定、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多維度協同,有力服務國家質量強國戰略。
記者29日從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遴選出多個檢驗檢測促進產業發展優秀案例進行展示。其中,沈陽工業大學創新構建“服務市場監管陣地、質量提升技術策源地、中試服務基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營地”的“五地”協同創新體系,已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推廣價值。
沈陽工業大學通過創新體系有效解決了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瓶頸和人才短缺問題,為推動稀土永磁電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撐。作為中國首個稀土永磁電機第三方檢測平臺,為產品全壽命周期提供技術保障。
在技術創新方面,近五年研發高速超精密氮化硅全陶瓷軸承及數控機床主軸電機、國內首套飛輪儲能高速磁懸浮電機系統、國內首套3MW立式磨機永磁電機系統、研發國內最大6MW高速永磁電機、軌道交通綠色永磁驅動電機,相關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5項,日內瓦國際發明專利金獎2項。
在產業服務方面,技術成果廣泛應用于華為、中車、北方稀土等國內重點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管道檢測、高速永磁電機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中試服務成效顯著,助力合作企業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人才培養方面,構建“產學研用”培養體系,創建“任遠—電機實驗班”,實施三維培養方案,深受985高校和龍頭企業青睞。
據介紹,隨著新能源、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高品質永磁電機需求持續增長,“五地”模式可為相關產業提供標準化、專業化、全鏈條服務支撐。其成功經驗可復制到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通過構建類似的協同創新體系,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可借鑒的發展范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