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25日電 (鐘旖 宋紫月)第十六屆建筑物理學術大會25日在重慶開幕。
作為我國建筑物理領域的高級別學術交流平臺,大會每兩年舉辦一屆,旨在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交叉創新 引領轉型”為主題,業界將圍繞建筑物理領域的熱點問題、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展開深入交流,為推動我國建筑物理學科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第十六屆建筑物理學術大會開幕現場。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劉加平在致辭時說,建筑物理是構建低碳宜居環境的基石,是城市更新與“好房子”落地的重要基礎,是推動建筑設計理論與方法向氣候適應性與性能導向轉型的根本性技術支撐,是持續賦能建筑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劉加平提到,我國城鎮化進程已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更具挑戰。在此背景下,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解決復雜問題的新路徑,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加持為建筑物理正開辟新領域,將帶來更多創新和突破。
本屆大會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大學陳啟高建筑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承辦。
在兩天會期里,大會設6場高水平主旨報告,由知名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學科前沿動態。另設28個分論壇,覆蓋建筑熱工與節能、建筑與環境聲學、建筑采光與照明、綠色建筑環境品質、建筑門窗與幕墻、城市微氣候、健康人居環境、低碳城市與建筑、學術期刊主編面對面等9個專題方向。260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研究生將進行口頭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