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4日電 (記者 沙見龍)“5年來,山東深入實施‘三個十大’行動,全面塑強‘十個新優勢’,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0月24日,在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孫愛軍在會上表示。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沙見龍 攝當天,“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和解讀“十四五”時期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聚力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據孫愛軍介紹,山東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打好穩增長“組合拳”,促進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該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7.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2024年的9.86萬億元,占全國份額由7.19%提升至7.31%,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發展位勢不斷提升。
從人均水平看,山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7.34萬元提升至2024年的9.76萬元,城鄉收入比由2.33縮小至2.14。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8年提高至11.44年,人均預期壽命從79.1歲提高到80.5歲,4年提高1.4歲。
“十四五”前四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1%,高于規劃目標0.6個百分點?!笆奈濉币巹澊_定的21項主要指標中,山東有8項指標提前完成、13項指標符合預期,“十四五”各項任務即將圓滿完成。
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正加速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孫愛軍說,從研發平臺來看,山東海洋領域的國家實驗室掛牌組建并實現規范化運行,2項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新建機構數量占全國的近1/7。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22家、居全國首位,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88.4%,企業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從科技成果來看,山東省級每年拿出140多億元專項資金集中攻堅原創性、“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建成投運,12英寸碳化硅襯底全球首發,全球運力最強固體火箭“引力一號”成功發射,濰柴柴油機熱效率四次刷新世界最高紀錄,這都彰顯了山東科技創新的硬實力。
山東縱深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目前,該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020年的45.1%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5.2%,產業提檔升級的態勢明顯。
孫愛軍表示,“十四五”以來,山東提速建設膠東半島核電、海上風電、魯北風光儲輸一體化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34億千瓦。山東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全省單位GDP能耗4年累計降低18.5%。
持續塑強區域特色優勢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縱深落實。一方面,山東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去年該省萬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降低21.3%,提前完成規劃目標,黃河干流水質連續9年保持Ⅱ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發揮好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濟南、青島都市圈獲批建設,經濟總量過萬億城市增至3個、數量占全國的1/9;市域縣域全面發力,13個設區市入圍全國百強,28個縣域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均衡。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山東糧食總產連續4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多個作物品種多次刷新高產紀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28萬億元、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1.1萬家,均穩居全國首位,農產品出口連續26年領跑全國。同時,該省已培育鄉村振興片區2070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山東在經略海洋、向海圖強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海洋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1.3萬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1.8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二,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6.6%提升至17.1%,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連續五年居全國首位。
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內生活力
山東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突破,在國資國企、財稅金融、開發區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其中,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該省全面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率先在全國開展“無證明之省”建設,該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實現“一張網辦全省事”。
持續拓展對外開放空間?!笆奈濉币詠恚綎|深入實施“好品山東魯貿全球”等系列活動,2024年該省進出口規模達到3.38萬億元、是2020年的1.5倍多,出口首次突破2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該省進出口增長5.5%,外貿持續穩定運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