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10月20日電(傅飛揚)民無產不富,城無產不強,對于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麗水龍泉市來說尤為如此。
打造一批百億產業集群、建設“萬畝千億”產業平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近年來,龍泉堅定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建圈強鏈、轉型升級,聚焦產業品質全力做強共富支撐。
百億產業集群提升發展含金量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制造業集群星羅棋布,嘉興服裝、溫州電氣、慈溪小家電等“塊狀經濟”名揚全國。
著眼龍泉,作為全國汽車空調領域最大的塊狀產業集群,該市汽車空調零部件(熱管理)產業有超過200家企業,行業總產值逾100億元,是當地發展最快、規模最大、潛力最好的特色支柱產業。
焊接、預組裝、鉚接、去應力、校準、檢驗……走進浙江毅力汽車空調有限公司傳感器裝配車間,全自動生產線有序運行,一個個拇指大小的傳感器元件隨著機械臂擺動,被源源不斷地輸送下線。
龍泉一家汽車空調制造企業的注塑車間。龍泉市委宣傳部供圖“傳統生產線日產2000個,自動化后提高到3000多個,產品合格率達到100%。”該公司董事長黃忠毅說,近年來,他們始終堅持市場導向,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企業發展越來越好,“今年龍泉市‘全省新能源車輛熱管理重點實驗室’通過認定,我們對產業發展未來更有信心了。”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龍泉是典型的山區縣,市場和原材料“兩頭在外”,百億產業如何崛起?
“20世紀70年代,龍泉茶豐五金汽配廠在改革開放中誕生,培養出2000余人的五金供銷隊伍散布全國各地。”龍泉市經商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品旺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龐大的“跑五金”隊伍吸引了周邊地區企業前來辦廠,2002年龍泉又掀起回鄉創業潮,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近年來,龍泉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健康醫藥、竹木加工等支柱產業持續壯大,靈芝、黑木耳、鐵皮石斛等特色產業加快振興,形成了“1+3+X”工業發展格局。
“產業集群提高了龍泉汽配行業的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協同創新力,為發展先進制造業奠定了堅實基礎。”龍泉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周光洪介紹。
數據顯示,目前龍泉汽車空調零部件(熱管理)遠銷全球80余個國家和地區;當地生產的平行流冷凝器、蒸發器占全國出口量的50%。2024年,龍泉汽車空調零部件產業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萬畝千億”平臺拓寬發展新空間
竹木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拆除“兩違”建筑30.9萬平方米,騰出土地1190畝;全速推進“五大平臺”6000余畝工業空間開發建設,2022年以來新拓展工業空間3648畝,可供工業用地超2200畝;深入開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畝均論英雄”等專項行動,盤活閑置低效用地2669畝……
近年來,龍泉打破山區資源桎梏,緊緊圍繞“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建設目標,通過優化空間布局、強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礎設施等舉措,持續推動平臺提能升級、產業提質增效。
浙江龍泉經濟開發區爐田區塊。浙江龍泉經濟開發區供圖走進龍泉市竹木產業創新服務中心竹制品展廳,咖啡杯、竹眼鏡框、可降解吸管等種類繁多、制作精良的“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產品琳瑯滿目,游客們感嘆“一根竹子可生萬物”。
龍泉素有“浙南林海”之稱,年產竹材1800萬株,是浙江第二大毛竹產區。然而,該市竹木產業曾經以家庭作坊為主,大多數從業人員守著“低小散”的廠子討生活,同質化競爭更讓竹木產品利潤微薄。
從低效“賣資源”到高質量發展,龍泉竹木產業何以蝶變?一場“壯士斷腕”的轉型戰,成為產業升級的關鍵一役。
近日,在龍泉安仁鎮昌文小微企業園的車間里,當地竹木產業從業者張一平盯著自動化生產線,竹片在機械臂上精準拼接,變成精致的竹木玩具部件。“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張一平回憶道,過去廠房建在村中,鐵皮棚里夏天像蒸籠,一場暴雨就有可能帶來20多萬元損失。
原來,面對產業轉型的“陣痛”,龍泉并未選擇“一關了之”,而是在經濟開發區、八都鎮等重點區塊謀劃建設30個竹材初加工點、16個小微園、2個鋸板中心,構建“初級分解+小微園+精深加工”的階梯式平臺。
如今,龍泉的竹制小家具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60%,電商年銷售額達26億元,“以竹代塑”產品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綠色發展印記遍布全球。
竹木產業轉型發展的故事正是龍泉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的縮影。周光洪表示,目前該市庫存可供工業“熟地”能保障未來3年至5年的工業用地,山區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正不斷拓寬。
一流營商環境賦能“人產城”融合
山區縣招商難,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在“跳出龍泉發展龍泉”的思維引領下,當地以開放理念打開招商局面。
在龍泉與寧波前灣新區“山海協作”背景下,吉利汽車集團跟龍泉有不少交集。2022年,龍泉市產生了對接吉利爭取項目的想法。
隨后,龍泉市委、市政府與吉利開展多次洽談,幾經波折,最終招商成功。“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次集中洽談,花了16個小時,直到凌晨4點結束,此后又經過了多輪談判,才促使項目成功簽約。”一位參與招商的工作人員回憶道。
吉利龍泉夏芝熱管理系統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邴華建表示,當初建廠選址,他們和很多地方在溝通,最終被龍泉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吉利夏芝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時16個月,創造了該市工業項目建設的新速度。
吉利龍泉夏芝熱管理系統有限公司里的汽車零部件噪聲實驗室。傅飛揚 攝2024年,浙江科博樂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及整車控制系統產業園建設項目正式投產,總投資2億元,建成后可年產30萬臺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這也意味著龍泉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總成生產實現“零的突破”。
“我們是來自山東威海的企業,在項目招引落地過程中,龍泉市政府部門落實專人對項目建設進度全流程跟蹤,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困難也隨時能找到工作人員解決,為我們長期發展吃下了‘定心丸’。”科博樂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吳松法說。
龍泉市投促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陸明杭介紹,2024年,當地共引進億元以上大項目24個,“我們將持續聚焦‘1+3’主導產業鏈,系統開展汽車熱管理(總成及零配件)、精密制造、大健康醫藥、日用陶瓷、竹木精深加工等產業鏈專項招商行動,力爭招引一批優化生產力布局、具有‘雁陣效應’的重大項目,全面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對龍泉來說,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今年以來,我們迭代升級‘龍財通’應用,兌現惠企資金1.55億元,兌現金額居麗水第一;高效落實‘助企服務日’‘最多評一次’等工作機制,解決企業各類訴求305件。”周品旺注意到,優質營商環境正吸引越來越多企業扎根當地,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龍泉目前實現了人口凈流入,展現出城市的吸引力。”
當前,龍泉動員全市上下砥礪劍瓷品質、挺膺共富擔當,一以貫之推進“六個品質城市”建設。隨著“人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更高水平的現代化品質龍泉清晰可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