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中國前三季度經濟主要數據如期公布。
這次數據發布,社會各界關注度極高。因為從中不僅可以了解今年以來經濟發展取得的進展,對于理解判斷當前經濟面臨的困難挑戰,以及預測未來經濟走勢都至關重要。除此之外,今年還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前三季度的增長情況還將為能否實現全年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提供重要的判斷依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015036億元,同比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就業、價格和國際收支是觀察經濟運行最為重要的宏觀指標,從這幾大指標看,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主基調沒有改變,持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數據反映經濟,如何看同樣關鍵。
如果以更寬闊的視野,從五年規劃的維度看,中國年度GDP首次突破100億元,正是2020年。換句話說,“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們僅用三個季度創造出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與“十三五”最后一年全年的經濟總量相當。這意味著,中國的底盤更穩,實力更強,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數據不光反映總量,更揭示增長質量。
今年,很多關注中國發展的人都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中國經濟中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越來越多了,中國經濟越來越酷了。從人工智能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5.9%、16.7%;推動經濟結構不斷調優、新舊動能有序轉換。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約1.7個百分點,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進展;出口機電產品增長9.6%,占出口總值的60.5%,提升了1.4個百分點,出口產品向新向優?!皠撔骆?產業鏈”深度融合,規模效應和全產業鏈優勢持續凸顯,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中國正在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從人流、物流、資金流看活力
其實,除了看產業看行業,觀察中國經濟的活力是不是在增強,還可以從人流、物流、資金流這些角度看一看。
人流是消費與勞動力市場的“晴雨表”,前三季度,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5.37億人次,同比增長6.0%,旅客周轉量同比增長4.4%。其中暑期民航日均客運量已經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112%。
物流是生產流通的“血脈”,前三季度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4.8%,9月份當月,全國快遞業務量預計同比增長12%左右,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左右。
資金流是經營主體的“活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0.0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42萬億元。在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相關政策作用下,前三季度滬深兩市股票成交額同比增長106.8%。
從這些維度看,盡管外部環境復雜演變,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壓力,但我國經濟“穩”的格局、“進”的勢頭、“韌”的特性沒有改變,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具有堅實支撐。
從國際局勢變化看韌性
看數據,不光可以縱向比較著看,還要把中國經濟的增長放在全球大背景下,對照著國際局勢變化橫向來看。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這種情況下,前三季度我國實現了5.2%的經濟增長,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在不穩定不確定環境下應變破局能力和抗壓耐壓強大韌性。
放眼全球,5.2%的經濟增長水平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尤其是外貿展現強大韌性,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資本市場平穩運行,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看好中國市場前景、“做多”中國資產。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背后蘊藏著深刻的內在邏輯,是體制優勢、供給優勢、需求優勢、人才優勢等多種因素協同聯動、系統集成形成強大合力的結果。
看數據,要看到取得的成績,也要直面困難與挑戰。從國際看,個別國家濫施關稅沖擊全球經貿秩序,國際經貿增長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存在陣痛,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有待化解,部分行業增勢減緩客觀上影響經濟增速回落,這些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問題,而我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不斷發展壯大的。
因此看數據,還要看到其中的信心與未來。
對于我國這樣超大體量的經濟體而言,能夠保持穩定發展殊為不易,在各種風險挑戰交織的背景下更顯可貴。
展望未來,我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消費和投資潛力巨大,供給和需求兩側能夠支撐國內大循環。在科技、勞動力、資本等方面,我國經濟發展仍然具有很大潛力。
就在今天,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提請全會審議,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山高。
從這個角度來說,剛剛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指標不僅是一組數字,更是理解中國經濟如何在壓力中突圍、在轉型中升級的一把鑰匙。從數據中看到韌性,看到潛力,進而激發出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可以預見,隨著“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接續開啟,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中國經濟一定會不斷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總臺央視記者 劉穎 吳昊 劉柏煊 馬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