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中國新一輪五年規劃正受到國際國內廣泛關注。希望所有的青年朋友都能跟蹤關注“十五五”規劃的進展,讓“155”和“0302”成為我們神秘的主題詞。
一、一部發展史,也是一部規劃史
規劃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關。要了解新中國發展史,就需要了解五年規劃(計劃)的歷史及其發揮的重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十四個五年規劃(計劃)。經過“一五”至“五五”計劃的實施,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變,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改革開放后,經過“六五”和“七五”計劃的實施,我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經過“八五”和“九五”規劃的努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1980年翻兩番的任務超額完成,進入世界銀行劃分的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從“十五”到“十一五”時期,我們實現了從下中等收入國家到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GDP躍居世界第二位;“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的實施,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即將收官的“十四五”規劃,將推動中國發展邁上新的臺階。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一個又一個五年的研究、部署和落實,離不開一個又一個五年的堅持、探索和創新。五年規劃記載著共和國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奮斗,每開啟一本新的規劃,就是翻開發展的新一頁,每回看其中的某個段落,都會跳出當年發展的脈絡與線索。
規劃的演進,折射著時代的變遷。五年規劃(計劃)集中承載著黨的施政理念和綱領,每一次變化和演進,都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發展主題。從名稱看,前五個五年計劃是關于“國民經濟”發展的計劃,“六五”計劃開始增加了“社會發展”一詞,內容也從經濟領域逐步擴大并覆蓋到社會、環保等領域;從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開始,“計劃”更名為“規劃”,一字之變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意味著規劃更加突出宏觀性、戰略性、政策性。從目標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同規劃(計劃)的目標之間也是有機銜接的。比如,“六五”與“七五”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八五”計劃明確了“三步走”戰略中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基本任務;“九五”計劃明確了今后十五年的奮斗目標和指導方針;“十五”規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從“十一五”到“十三五”三個五年規劃的接力,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十四五”規劃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五年規劃的變化反映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與時俱進,在每一次五年規劃中推敲出新詞、新句、新內容,都是在彈奏面向未來的新樂章。
五年規劃的作用機理,濃縮著中國治理的寶貴經驗。有西方國家領導人訪華時曾說:“我對中國最好奇的就是你們的五年規劃”。這個“好奇”,反映的是世界對中國發展模式的思考:為什么中國可以持續編制實施這么多個五年規劃?為什么五年規劃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對五年規劃的作用機理進行深入分析。在規劃編制和實施中,通過中長期工作的階段性安排,實現了發展步驟的循序漸進;通過規劃理念的更新,實現了發展路徑的不斷優化;通過指標體系的構建,實現了目標導向的鮮明指引;通過發展任務的擺布,實現了對各領域的戰略指導;通過重大舉措的謀劃,實現了對資源配置的積極引導;通過重大工程的推進,實現了規劃部署的有效落地;通過建言獻策的開展,實現了集思廣益的良好效果;通過規劃體系的傳導,實現了從上到下的步調一致。這些,就是中國持續經濟增長的重要“秘訣”所在。
二、規劃要有年輕的元素
規劃是面向未來的,天然需要想象力,需要年輕的思維。在各地區、各部門的規劃編制工作中,都要注重與青年的交流,了解年輕群體的關切,爭取拿出能讓年輕人眼前一亮的規劃。
規劃要呼應共鳴點,回應共情點。規劃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始終記得去回應群眾關注的問題。對年輕群體來說,就業問題非常重要,規劃就要在相關部署中認真謀劃就業工作,幫助青年找到理想的崗位,也要構建全鏈條、全方位的就業支持體系。年輕人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在民生領域公共服務內容中,針對年輕群體的教育、健康、體育、文化、娛樂等需求,要有專門的規劃安排,讓年輕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規劃要描繪好前景,提供好機會。關于產業發展的規劃,應在分析市場行為及其邏輯和趨勢的基礎上進行,更貼近市場實際情況和瞬息萬變的形勢,編制出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預期相符合的內容。關于消費的規劃,要緊跟新的消費發展趨勢,創造更多面向年輕群體的消費場景。關于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規劃,要勾畫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圖譜”,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培育更加肥沃的土壤。關于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的建設,要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提升城市的時尚品味,讓年輕人增強認同感和歸屬感。
規劃要打破次元壁,增強包容性。欲窮千里目,先破次元壁。規劃人一直在努力,通過在傳統的發展規劃中不斷注入空間的元素,讓經濟社會發展在二次元的基礎上立體起來,擁有了空間格局,這就成了三次元;通過前瞻一些技術革新,讓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計算跨越空間的界限推動產業的變革,這就是在向四次元邁進;強調系統論的方法,推進“多規合一”,推進不同領域間的工作協同,這就是在破圈。不同的體系有各自不同的符號,要讓這些符號讓不同的群體都能讀懂,都能理解。規劃要像交響樂,不同的聲部、不同的樂器間要協調和鳴。
規劃也要有舞美設計,有全息的展示。人們看規劃,不僅是希望讀一篇干巴巴的文章,也希望能看到一幅畫卷、聽到一首旋律。因此,規劃的表現形式,僅“圖文并茂”已經不夠了,一定要活起來、動起來,把每一個角度都展現給觀眾。全息技術的理念可以用到規劃上,讓規劃圖形化、視頻化、音樂化、動態化。我們可以在抖音設計規劃視頻,在b站實施特定宣傳,在微博點燃熱點討論,在知乎引導難點問答,在貼吧匯集共同興趣,在頭條報道規劃新聞,在公眾號作專業解讀,在小紅書作趣味解讀。規劃是天然鼓勵創新的,規劃編制出臺的過程本身,就應該去擁抱新事物的成長。
三、如何關注和參與“十五五”規劃
“十五五”規劃和每一個青年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關注“十五五”就是關注未來的人生前景,參與“十五五”就是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增強對“十四五”發展成就的認同。“十四五”一路走來并不平坦,在前期受到疫情嚴重沖擊、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經濟運行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情形下,“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總體良好,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和廣大經營主體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有力工作的結果。廣大青年要通過回顧“十四五”的歷程和成就,從中看到經驗和啟示,進一步增強對中央決策部署的認同,增強對中國經濟韌性和前景的認同,增強對“十五五”發展前景的認同,實現與發展的“同頻共振”。
主動學習發展規劃相關理論知識。規劃是中長期發展之綱,關于發展規劃的知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發展規劃的理論知識,就是學習宏觀經濟治理的脈絡,學習各個領域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的思路,學習重大布局、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基本邏輯,也是培養一種中長期的戰略思維。廣大青年要主動利用各種平臺,積極學習發展規劃相關知識,積極參與相關討論。這無論對于了解掌握國家發展中的基礎政策知識,還是增強個人認知世界、參與實踐的本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按照新趨勢新部署補強新知識。“十五五”規劃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會涉及大量各個領域、各個專業的新方向新任務,其中很多與新的技術路線、產業路徑、治理方式等有關。在每一個學科學習中,都要關注和觀察這些新的趨勢變化,從中判斷對于學科發展、技術進步等的引導意義,進而找準自身知識的短板和努力方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還要看到,國家鼓勵打通從創新到產業的通道,各地區也對創新創業有大量的鼓勵措施,“十五五”規劃將為青年發展創造一個全新的“機會清單”,今天在課堂上及時積累和補強新知識、新技能,將來就能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廣闊天地中大展拳腳、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積極參與宣傳“十五五”規劃。五年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是匯聚各方智慧、齊心協力推動的過程,每一個青年都可以是“十五五”規劃的參與者、宣傳者。規劃編制中,可以積極參與建言獻策,不要覺得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幼稚的,只要是建議的聲音就會被聽到。規劃出臺后,既要學好規劃內容,也要講好規劃故事,可以面向家人、同學、朋友進行講解交流,成為規劃的“二傳手”。通過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可以讓規劃更加立體地加以傳播,并能把語言轉化為年輕人容易理解的“青春版”規劃。同時,也要鼓勵中國的年輕人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面向海外傳遞中國新一輪規劃的信息,讓全世界都讀懂我們年輕的向往。
作者:董煜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