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澄邁10月18日電 (陳英清)2025中國·澄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18日在海南省澄邁縣開幕,集中簽約173個項目,意向簽約金額約673.6億元。
簽約項目涵蓋能源貿易互通、油服保障、新能源汽車出口、跨境電商直播、數字貿易合作等領域,涉及貿易、實體經濟以及基金類項目。
10月18日,2025中國·澄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在海南省澄邁縣開幕,集中簽約173個項目,意向簽約金額約673.6億元。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作為簽約企業之一,浙江飛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9.1億元,打造海南數智產業社區。該社區將吸引國內跨境電商進口商到海南設倉庫發展。
“海南自貿港封關在即,這是吸引我來澄邁簽約的重要原因。”該公司董事長劉鵬飛告訴中新網記者,企業和個人“雙15%”稅收優惠、“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自貿港政策將為企業和個人帶來利好,“海南自貿港很多原材料進口是免稅的,在此從事轉口貿易可極大降低成本。”
海南蛙鏈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冰表示,中國進口消費了全球90%的榴蓮,但目前國內榴蓮精深加工企業較少,疊加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和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毗鄰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在澄邁可實現國內外雙向通道的奔赴,市場前景廣闊。
“項目謀定后,當地政府馬上成立專班,采用清單制度,共同推進項目落地。”原冰說,作為落地澄邁88天的“新生兒”,企業切身感受到了澄邁的營商環境,“任何時間發生任何問題,都有政府工作人員對接解決”。
依托海南自貿港高水平開放政策,澄邁正致力于打造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重要平臺,高效鏈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已與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
澄邁縣GDP總量連續14年穩居海南省縣域經濟體第一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專利授權數量等多項指標位列海南省第一方陣。
澄邁縣縣長徐濤表示,作為海南省營商環境示范縣,澄邁始終尊重企業家、走近企業家、服務企業家,企業服務實現從線下8小時“面對面”到線上全天候“屏對屏”的轉變,企業開辦最快半天即可辦結,項目從簽約拿地后到辦理施工手續最快僅用7.5小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