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市說新語”微信公眾號消息,為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精準服務企業“出?!保珖骷壥袌霰O管部門扎實推進技術性貿易措施(以下簡稱技貿措施)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選取10起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一、河北省市場監管部門助推輸變電設備揚帆出海
中國輸變電設備產業規模居世界首位,河北省擁有相關品種及核心技術最齊全、企業規模最大的產業基地。然而,近年來該產業出口面臨多重挑戰,主要包括:為滿足各國技術要求,需反復開展產品適應性調整;國際認證程序復雜、周期長、費用高;部分國家強制要求第三方現場審核,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與時間負擔。
鑒此,河北省市場監管部門協同相關企業,推出多項支持措施:建立預警聯動機制,構建“預警平臺—企業”信息互通與快速響應體系,提升企業對技貿措施的應對能力;驅動技術適配升級,引導企業將國際認證要求前置嵌入研發環節,減少后期整改,縮短產品準入周期;支持企業融入國際“合格供應商名錄”,增強國際市場參與度。
在系列政策推動下,輸變電設備出口成效顯著。2024年以來,相關產品出口訂貨額已超10億元,市場覆蓋范圍擴大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沙特紅海新城儲能項目成功交付2臺三相并聯電抗器,成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新里程碑。
二、吉林省市場監管部門助力商用車對接國際準入要求
商用車是吉林省的傳統優勢產業,其外貿占比超20%,受國外技貿措施影響較大。近年來,國外技術法規更新頻繁,處罰日趨嚴格,商用車出口難度日益加大。如:越南對車輛外寬提出限值要求,菲律賓要求新車型需同步推進歐5/V標準發動機認證,均抬高了企業本地化適配成本及市場準入門檻。
鑒此,吉林省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構建“預警—分析—專題研究”三級響應機制,實施多項精準支持措施:針對越南法規研提特別貿易關注;解讀多國商用車準入法規,分析《菲律賓清潔空氣法》排放限值要求;聯合開展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標準體系研究項目。
目前,吉林省商用車企業已在全球40個國家布局超過100家核心經銷商及190家服務網點。2024年出口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實現出口銷量5.7萬輛,同比增長27.40%,連續四年高速增長,創歷史新高,增速居行業第一。
三、云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助力線纜企業開拓瀾湄市場
作為省優勢制造業,云南省線纜行業2024年實現出口額2.5億元,其中瀾湄區域市場份額占比超85%。然而,近年來受技貿措施影響,線纜行業外貿阻力加劇,如:瀾湄區域各國標準水平存在差異,企業獲取瀾湄各國標準、認證信息渠道不暢,瀾湄部分國家標準化與合格評定水平有待提升,優質產品一定程度上面臨無序競爭,中國標準在瀾湄市場的認知和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等。
鑒此,云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強化標準精準服務,通過建立與老撾標準化主管部門的合作機制,指導企業針對瀾湄市場開展標準研制、中國標準小語種翻譯、中外標準技術比對等工作,以服務企業對外技術推廣和商務談判等方式,實現標準信息共享,前置規避技貿風險,推動區域合作和信息共享。
2024年,云南省線纜產品出口額增長6.8%,預計2025年全年出口額將突破3億元,實現20.0%的增長。
四、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助力門類產業“出?!?/p>
重慶市門類產業積極推進AI賦能與數字化轉型,助力“重慶造”產品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但企業在“出海”之路上面臨多種技貿壁壘,如:國際市場認證標準高,退貨、罰款、禁售等風險大;國外相關專利布局密集,產品設計易引發侵權糾紛;全球標準不統一、多體系并行,合規成本高。
鑒此,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及時開展先進標準技術攻關,推動產品對接國際高端市場需求;實施出口目的地差異化市場策略,增強合規針對性;啟動國際市場前瞻性戰略布局。
在市場監管部門主動幫扶下,重慶防火鋼制門產品全面滿足北美認證標準要求;木質防火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獲英國標準防火認證證書。企業實現從“產品出?!钡健凹夹g出海”,2025年上半年,重慶門類產品出口量同比增長8.2%。
五、海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助力熱帶農產品出口
2024年,海南省農產品出口額達57.25億元,同比增長19.42%。在出口規模擴大的同時,企業也面臨主要市場技貿措施持續升級、國際標準信息更新滯后等挑戰。如:日本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中部分農藥殘留指標嚴于國際標準;美國FDA強化對進口水產品的過程監管,要求企業提供加工環節微生物控制的完整記錄,出口合規壓力不斷增大。
鑒此,海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建立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技貿措施線上平臺,依托海南質量網精準服務企業;深入企業調研形成出口指南,邀請專家為重點企業授課,增強企業技貿措施應對意識。
在技貿措施預警服務體系支撐下,海南農產品出口結構持續優化,實現量額齊升。2024年實現水產品出口規模與出口額同步兩位數高速增長,主力產品國際市場份額持續擴大;鮮果品類實現出口額增長149%;種子種苗出口規模同比激增超50%。
六、山東省市場監管部門破解跨境貿易檢測認證難題
山東省作為我國新能源裝備和輸配電設備生產大省,近年來出口業務因國際認證壁壘面臨成本升高、市場準入遲滯等挑戰。如:標準差異及IEC/UL/EN等多重標準的重復檢測認證;美洲及部分亞洲地區采用60Hz特定電網頻率,存在技術法規差異;需滿足俄羅斯、中東、非洲極端自然環境耐受性要求等可靠性驗證。
為克服上述挑戰,山東省市場監管部門構建“檢測互認+標準引領+精準服務”三位一體的支撐體系。推進國際互認破局,建成CB測試實驗室,實現報告互認;融入國際規則制定,起草IEC標準測試報告范本并通過立項;精準服務支撐,推出“一企一策”全周期解決方案。
依托“一次檢測、多國互認”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山東近三年累計帶動新能源裝備與輸配電產品出口額突破550億元。技術賦能國內輸配電及儲能企業,從研發源頭提升產品可靠性,顯著增強“中國制造”合規競爭力。為150余批次電力裝備出具測試報告,助力突破技貿壁壘,成功進入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七、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以磋商助力湖南茶葉對俄出口
湖南省是茶葉生產和出口大省,但因俄羅斯檢驗政策調整,茶葉出口面臨通關受阻、貨物退回等障礙。如:俄方將進口檢驗從超市抽樣改為關口高頻次檢查,部分農藥殘留標準嚴于國際規范,要求“不得檢出”,導致多批湘茶通關受阻甚至退運。
鑒此,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及時開展標準比對,明確俄方標準與國際標準差異;與總局聯動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與俄方主管機構開展雙磋;引導企業開發低農殘產品,探索有機認證路徑。
在市場監管部門合力下,成功促使俄方調整檢驗政策,實現茶葉對俄出口順利通關的同時,進一步拓展了海外茶葉市場。2024年,湖南南岳云霧茶成功出口俄羅斯,湖南茶企后續批次茶葉對俄出口順利通關,未再發生退貨事件。
八、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賦能燈飾產業國際化躍升
中國節日燈產量約占全球市場九成,其中歐盟市場占比約30%,而浙江省的出口量占中國出口總量的76%。近年來,浙江省燈飾企業面臨歐盟多種技貿壁壘。如:安全、能效、回收標準嚴苛,企業合規挑戰加大;需開展電磁兼容、節能等認證,項目多、流程長;被召回產品占比居高不下,企業經營壓力倍增。
鑒此,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智能預警先行,實現技貿措施信息48小時精準直達匹配企業;開展精準培訓賦能,組織12場國際專家問診;創新推出“一測多證”檢測服務,助企降成本、縮周期;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2項國際標準提案,增強行業話語權。
通過系列措施,浙江省節日燈對歐盟出口實現質效雙升。2024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8.7%,產品合格率提升至98%。企業檢測認證成本下降45%,應對技貿措施綜合成本降低32%。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建成全國首個節日燈產業標準體系,發布9項團體標準,并組建首個燈飾類標準技術研究工作組,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九、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三位一體”機制助力企業應對歐盟電池新規
作為外貿“新三樣”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國對歐盟電池出口額達249億美元,約占我國電池出口總量三分之一。但隨著歐盟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碳足跡法規等實施,廣東省電池企業正面臨技術要求復雜、數據收集過細、過渡期短等多重挑戰。
鑒此,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迅速構建“預警—協同—服務”三位一體應對機制,持續跟蹤預警,及時組織應對;跨省聯合評議,整合資源反饋訴求;打造信息平臺,提供預警培訓服務。
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通過“預警—協同—服務”模式,積極反映產業訴求,獲得了歐盟的重視和回應。針對歐盟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評議意見成為2024年中國對歐盟提出的特別貿易關注議題之一。
十、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運用WTO規則緩解食品企業出口壓力
印度是四川省農產品對南亞出口的最大市場,年出口額約為1.2億元。2022年,印度修改企業注冊要求,有關條款透明度低、過渡期短,嚴重影響我國農產品對印出口。如:協調編碼未統一,注冊范圍界定難;法規過渡時間短,庫存積壓隱患高;備案流程不透明,合規操作阻力大。
鑒此,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強化預警,助力企業防范壁壘;合力評議,切實維護企業利益;精準培訓,提升企業合規能力。
相關措施取得重要突破,推動印方延長強制注冊實施日期,爭取到近19個月的寶貴緩沖期;促使印方采納我方信息公示訴求,開設在線窗口,幫助企業及時了解信息,降低試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