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瑞穗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外資獨資券商再增1家。不僅如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此前表示,“十四五”期間,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來華展業興業,外資持有A股市值3.4萬億元,269家企業境外上市,中國資本市場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我國資本市場“朋友圈”的擴容提質,既是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生動縮影,也是對當前外資看好中國、買入中國強烈訴求的積極回應,彰顯出中國市場開放的信心和智慧。
制度型開放的提速,讓外資來得了、留得下。從全面取消行業機構外資持股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到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提升外資跨境投資便利度。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大門越敞越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越邁越快,互聯互通的“立交橋”越筑越寬。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多元化的跨境投資產品體系,覆蓋多種產品類別,能夠滿足不同投資偏好的國際資本需求,為外資“大膽進、敞開買”吃下定心丸。
市場環境的優化,讓外資愿意來、能融入。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向縱深推進,推出一批牽引性強、含金量高的標志性舉措。一方面,深化投融資端改革,激發多層次市場活力,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加力服務新質生產力;另一方面,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大幅增強監管執法的有效性、震懾力,織牢織密投資者保護“安全網”。高效透明的監管體系、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穩定、更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音量不斷放大,且拿出真金白銀的實際行動表示: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優質資產的重估,讓外資有所期、有所獲。我國經濟底盤穩固,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龐大,資本市場更是匯聚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既有傳統國民經濟“壓艙石”的龍頭企業,也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優等生。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升,治理水平向優向好,投資者回報明顯增強,精準匹配外資對于安全和回報的核心訴求。今天的外資早已超越簡單的資金配置,更渴望讀懂中國市場的深層邏輯,在理解中國經濟、買入中國資產中共享成長。
“請進來”也要“走出去”。開放不是單行道,而是一場雙向奔赴。這些年,中國企業正以更從容的姿態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積極走出去、力爭走得遠,在國際市場磨礪中增強競爭力、提升影響力,積極進行標準輸出、模式創新: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賽道迸發活力,在全球市場引領技術風潮;綠色金融、新能源等方興未艾,為全球低碳轉型貢獻智慧……中國企業正成為全球創新的催化劑、策源地。
更大的資本市場“朋友圈”,意味著發展的金融活水更加充盈、全球資源配置更加高效,這種互利共贏,既有助于我國構建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新一輪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我國資本市場的“朋友圈”將越來越廣,延展共贏鏈、共筑價值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