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0月16日電 (記者 李佩珊)記者15日從寧夏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寧夏特色經濟林(不含枸杞和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已達254.5萬畝,產量58.5萬噸,年產值突破3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靈武長棗、沙坡頭旱蘋果等產品除遠銷中國各大中城市外,還出口至俄羅斯、阿聯酋、東南亞等地。
當天,寧夏果品大賽在中衛市沙坡頭區舉行,來自11個縣區的蘋果、葡萄、棗等水果現場爭奇斗艷。果品大賽設在沙坡頭區,緣于當地是寧夏最大的蘋果種植基地。時下正值豐收季,元帥、富士、金冠等30多個品種掛在枝頭,喜迎八方來賓。2025年,沙坡頭區蘋果種植面積達11.13萬畝,預計產量16萬噸,綜合產值達11.84億元。
近年來,寧夏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促進縣域經濟增長,已打造出“靈武長棗”“沙坡頭旱蘋果”“彭陽紅梅杏”等知名水果品牌。
靈武長棗擁有1300年種植歷史,是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5年,靈武長棗種植基地面積達4.46萬畝,產量2萬噸,遠銷國內一線城市,還出口泰國、俄羅斯、阿聯酋等地。
彭陽紅梅杏種植歷史超過40年,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5年種植總面積達8.3萬畝,掛果面積2.2萬畝,產量5000噸左右。彭陽縣將小杏子做成了大產業,開發出杏脯、杏仁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寧夏的蘋果、紅棗、鮮食杏的種植總面積達77.6萬畝,占經濟林總面積的30%。
如今,寧夏初步形成了以引(揚)黃灌區的吳忠市利通區孫家灘扁擔溝、中衛市沙坡頭區南山臺子、中寧縣鳴沙白馬、青銅峽市甘城子廣武、平羅縣河東等地區為主的蘋果產業帶;以中部干旱風沙區的靈武、中寧、同心等地區為主的紅棗產業帶;以紅梅杏、小雜果、山桃山杏為主的南部山區生態經濟林產業帶;以銀川、吳忠、石嘴山等城市近郊為主的設施果樹和花卉產業集群為主的“三帶一群”總體產業布局。同時,寧夏還高標準建設了利通區孫家灘、青銅峽甘城子、靈武東塔馬場湖、彭陽紅河鄉等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基地,使青銅峽大青葡萄、海原香水梨等名優水果不斷進入公眾視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