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楚雄10月14日電 (黃興鴻)2025“絲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賽裝文化節”13日晚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啟幕。該節自2016年舉辦以來,有效助力楚雄州彝繡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今年上半年,該州彝繡產業產值逾7億元,同比增長10.9%。
地處滇中高原的楚雄州擁有“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4張世界級名片。此外,該州的彝繡有近1800年歷史,楚雄彝族服飾、楚雄彝族刺繡分別是國家級、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代表性活動——永仁直苴彝族賽裝節已延續1350余年。為推動這一千年技藝煥發新生,2016年以來,楚雄州參與主辦“絲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賽裝文化節”,并成為云南全省性節慶活動,有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10月13日,商家展示彝繡文創產品。 黃興鴻 攝李長征是楚雄彝族刺繡的州級代表性傳承人。“我于1998年開始從事彝族刺繡品的設計制作,后來創辦了公司。”她介紹,這些年來,她共培訓繡娘5000余人次,其中有2000多名學員憑借所學技藝自主創業或成為企業的骨干;此外,帶動1000多名彝族農村婦女依靠刺繡技藝實現增收。
關敏也在楚雄州從事彝繡產業,生產傳統彝族服裝服飾、帶有彝繡元素的時尚服裝及文創三大類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我們也會結合市場,不斷推出新的文創產品。”他如是說。
10月13日,繡娘介紹彝繡鞋子。 黃興鴻 攝近年來,在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的指導支持下,楚雄州堅持從文化中發掘產業、以產業帶動文化傳承,成立彝繡產業專班,推出“彝繡貸”“彝繡保”“彝繡郵”“彝繡標”等11項舉措,實施全國首個“楚雄彝繡手工刺繡團體技術標準”,建成全國首個彝繡產品交易中心,實現從“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秀場變市場”的三大轉變。
截至目前,楚雄州共建成77個彝繡車間、513個村級繡坊,形成了區域有園區、縣縣有企業、鄉鄉有車間、村村有繡坊的產業網絡。楚雄彝繡正邁上“出山出海”的快車道,不僅進入了北京、上海等國內市場,還亮相紐約、米蘭、巴黎時裝周等國際舞臺,與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服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10月13日,模特展示楚雄州永仁縣彝族服飾。 黃興鴻 攝據統計,2024年楚雄州彝繡產業產值突破11.3億元,帶動當地6萬名繡娘就業增收,讓2000多名殘疾繡娘實現就近就業。2025年上半年,產值突破7億元,同比增長10.9%。
本屆賽裝節將持續至10月20日。在此期間,將舉辦楚雄州文化旅游產業招商推介會、云南省文化產業推介座談會、非遺服飾展示巡演、“非遺雅集·好物聚楚雄”等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