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3日電(記者 張尼)機器人打太極、跳英歌舞、跑馬拉松……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硅基生命覺醒場景,而是廣東科創的鮮活日常。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大省廣東已把目光瞄準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這一未來產業制高點。
日前,記者跟隨由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南方新聞網承辦的“改革開放走在前——廣東科創新氣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珠海、深圳、汕頭多地,感受前沿創新成果。
采訪中,廣泛運用于不同場景的機器人,無疑是鏡頭重點聚焦的對象。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齊全、生態完備、應用場景豐富的集聚地,廣東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聚集了一批堪稱國內“頂流”的關鍵技術、場景應用。
以人形機器人為例,據統計,全球人形機器人約38%的供應鏈企業在中國,而中國約57%的供應鏈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
深圳城市景觀 中新網 張尼 攝作為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雙高地”,僅深圳南山區就集聚了200余家優質機器人企業,其中上市企業1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30家,工業百強8家。
在深圳灣以西、粵海街道與深圳科技園及周邊的機器人灣,也云集著一大批機器人企業,它們聚焦“高端制造+國際合作”,重點發展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整機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生產。
在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網紅機器人“夸父”已經可以熟練打太極,且每個動作都是一比一還原專業太極老師。
這也成為了產業鏈協同的一個縮影。
“夸父”機器人打太極 中新網 張尼 攝“深圳硬件工業體系成熟,零件供應效率十分高,有時候甚至可以做到上午出設計圖下午零件就能制作出來,這對機器人產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支持?!睒肪蹤C器人副總裁吳雨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對于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業界充滿信心。
“我們非常堅定相信,大灣區未來是引領全球的、最大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人工智能以及人形機器人將會成為大灣區下一個萬億級產業?!眱灡剡x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給出了這樣的預判。
他說,大灣區的市場規模、結構有著獨特優勢,人形機器人硬件企業高度集中在深圳或者是以深圳為核心的2小時上下游生態圈,香港又擁有強大的金融服務及連接全球的能力,同時大灣區還有大量的人才儲備。
“我們既有龍頭企業,又能推動更多中小企業打造上下游生態,把新材料、核心零部件、軟件、大模型應用等和智能制造緊密聯系起來,就能更好服務省內其他萬億級產業集群,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根本不缺應用場景?!?/p>深汕數字科創產業園 中新網 張尼 攝
再造一個萬億級產業,并非空想。
廣東這片熱土從不缺乏創新的基因。數據顯示,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保持全國首位,研發人員超過135萬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7.6萬家。
據廣東省工信廳統計,2024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超24萬臺(套),同比增長31.2%,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占全國市場總量的44%。全國每3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廣東造”。
從政策部署層面看,廣東也下好了“先手棋”。
2022年,廣東就印發了《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2024年,《廣東省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正式出臺;2025年3月,《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推出……
政策將支持貫穿于產業發展的全鏈條——從核心技術突破、優質企業培育,到應用場景打造與產業集聚發展,為產業生態繁榮夯實了基礎。
如今,廣東已成為全國領先的智能機器人產業聚集區,形成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為核心,珠三角協同發展的智能機器人產業格局。
經濟第一大省再造一個萬億級產業,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