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疊加國慶,超長黃金周來了——
新場景新業態“嗨翻”雙節
本報記者 李國
從節令食品到餐飲住宿,從商品消費到文旅體驗,一場場企業促銷正有力拉動多元消費需求。長假+拼假,消費需求像被安了“放大鏡”,為旅游、餐飲、零售等行業創造了極佳的市場環境。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疊加,形成跨度長達8天的超長假期。長假+拼假,消費需求像被安了“放大鏡”,為旅游、餐飲、零售等行業創造了極佳的市場環境。從過往數據來看,國慶黃金周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通常呈現兩位數增長,預計今年這一趨勢將得以延續。
消費結構更多元
中秋遇國慶,熱辣火鍋撞山城煙火!9月28日晚,在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大渡口觀景平臺,第15屆火鍋節拉開序幕,星際穿越重慶火鍋天下宴,超級大鍋60人圍鍋同燙。
“延綿1.2公里的江岸火鍋宴,重慶火鍋、貴州酸湯、潮汕等特色火鍋集中入駐運營,以‘火鍋+城景’‘火鍋+商文旅體’‘火鍋+產業’的創新組合模式,讓節日的山城熱辣滾燙!”重慶市火鍋協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重慶為消費者準備了誠意滿滿的節日消費“大禮包”:兩江新區推出“約惠兩江·嗨購‘雙節’”活動,發放近100萬元消費券;南岸區組織超2000戶商家推出消費補貼活動;開州發放20萬元消費券……38個區縣精心打造“暢享雙節·渝悅消費”,350余場活動、超3億元消費讓利,全方位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假日需求。
隨著節日氛圍拉滿,餐廳的預訂量持續攀升。一些傳統飯店和創新型餐飲品牌,都推出了針對家庭聚會的團圓宴和外送特色服務,已經有很多市民提前下單。記者在位于重慶冉家壩的廚界大飯店看到,上座的客人已經絡繹不絕,工作人員還會時不時接聽到預訂電話,其中就有不少國慶假期的訂單,中秋團圓宴最為火爆。
“為了確保每一位客戶能感受到我們店里的節日氛圍,我們特別推出了特色的時令菜品,還會給大家贈送我們店里的月餅。”飯店總經理劉波平說,針對火熱的預訂情況,飯店提前做好準備迎接消費熱潮,不僅精心研制了多款中秋特色菜,還準備了中秋特色服務,力求給市民一個優質的團圓宴就餐體驗。
全聚德餐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迎接中秋與國慶的連休盛況,已在網絡平臺上推出大規模的促銷活動。特別針對家庭聚餐和探親出游的場景,精心設計了多款套餐。
“今年國慶期間,預計消費市場會呈現穩中有進態勢,消費結構更趨多元。在結構性特點上,服務消費會成為增長主力。餐飲、旅游、文化娛樂等體驗型消費占比會持續提升,這背后是居民消費觀念從物質滿足向精神享受的轉變。”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說。
“健康+文創”美味又可口
在健康飲食觀念日益普及的今天,低糖、無糖、低脂月餅成了市場的新寵。記者在重慶市場走訪發現,各類月餅禮盒與散裝月餅紛紛搶占顯眼位置,傳統口味堅守經典,創新口味層出不窮,更有融入本地文化的文創月餅驚艷亮相,市民選購熱情漸漲,濃濃的中秋氛圍已在街頭巷尾悄然彌漫。
“今年我特意挑選了低糖月餅。”在沙坪壩的一家沁園烘焙店,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家里老人有糖尿病,低糖月餅既健康又美味,非常適合。”
“我特別喜歡這款國潮風月餅禮盒的設計,它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在重慶觀音橋商圈,一位正在選購月餅的00后小華說,榨菜月餅包裝盒清新簡約,兩條石魚栩栩如生,用金粉題刻的字跡“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格外引人注目,其巧妙融入的涪陵元素,透著濃濃的文化味。
記者發現,市場上以重慶火鍋為靈感的麻辣牛肉月餅、以山城小面為原型的拌面月餅等,外形獨特、口味新穎。多家中醫院推出的藥膳月餅,將“藥食同源”的養生理念與傳統民俗相融合,賦予了月餅新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在美心紅酒小鎮景區就業幫扶車間,特別推出的“涪陵三寶”特色月餅,以當地標志性物產為靈感,打造紅酒月餅、涪陵黑豬月餅、涪陵榨菜月餅三款限定口味,供市民游客免費品嘗。
“消費者對月餅的健康化需求與產品創新期望越來越高,這就促進了企業要進行創新,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個性化口味的月餅。”重慶市食品批發業協會會長吳安明說,今年國風非遺低糖低脂月餅成為新寵,說明月餅的口味正在走向多元化,以滿足消費者對創新味蕾的需求。
中國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24中國月餅行業消費與品牌現狀白皮書》稱,2024年中國月餅市場規模增長12%,達到302億元,首次突破300億元,2025年有望增至332億元。
沉浸深度游成核心需求
9月28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消息,中秋國慶假期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23.6億人次,日均約2.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2.86億人次)增長約3.2%。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將超過2.19億人次,民航旅客運輸量可能達到1920萬人次,比去年假期同期增長3.6%左右,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國慶中秋假期首日(10月1日)出發的火車票再度開啟“開售即候補”劇情。多家在線旅游平臺的報告顯示,今年的國慶中秋假期出游人次將超過去年。截至目前,途牛平臺國慶中秋假期預訂出游人次較去年同期呈兩位數增長。春秋旅游的報告則顯示,今年“雙節”期間,旅游市場呈現出“量價齊升”態勢。
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表示,“邊走邊玩”的旅行模式廣受歡迎。游客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深度體驗情緒價值成核心需求。節假日“居高不下”的機票和“一票難搶”的高鐵,讓自駕再度脫穎而出,成為家庭出游的主要形式,近一周各地“自駕”相關熱度平均上漲超過100%。
作為重慶十大夜游地標的重慶涪陵美心紅酒小鎮景區,以“平價惠民+文化創新”為核心,國慶期間推出5日制暢玩套票與沉浸式文旅活動,為市民游客打造兼具性價比與體驗感的出游選擇。“景區創新性推出兩種5日制游玩套票,延續‘美心平價經濟學’特色。這種打破傳統單日票限制的模式,配合景區開放式游覽近百項免費游樂與景點、單項目5~10元親民消費等特點,顯著降低出游門檻,助力游客深度體驗園區樂趣。”美心紅酒小鎮鎮長李曉瓊說。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采購委對全國59家商超企業的調查預測,“雙節”期間各商品品類的銷售數據均呈現出樂觀態勢。特別是戶外出游和走親訪友,成為節日期間的重頭戲。縣域及下沉市場消費活力可能進一步釋放,與城市市場形成互補。從趨勢看,“短途深度游”“場景打卡式消費”等有望成為新潮流,消費也將從單一購物向“體驗+社交+文化”的復合需求延伸,整體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動能與升級態勢。
“從節令食品到餐飲住宿,從商品消費到文旅體驗,一場場企業促銷正有力拉動多元消費需求。從原料端到服務端再到資本端都有角色,誰能穩住供給、抓住體驗、對接政策,那就可能真正吃下一塊大蛋糕。”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說,把這場節令經濟放到更大的圖景里,消費鏈條的每一環都能找到機會,蕪雜中有秩序,傳統與新消費在接力,蓬勃發展的“雙節經濟”,不僅按下了消費市場的“加速鍵”,更展現出內需市場的巨大韌性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