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 晨)“原來辦個營業執照得跑三趟等幾天,現在在大廳坐等二十來分鐘執照就拿到了!”手里捏著嶄新營業執照的個體戶王磊笑著說。這是柞水縣持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與實際工作結合融合,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優化為民服務,帶給辦事群眾最直觀的感受。
這樣的變化并非個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節多、材料繁”等問題,柞水縣對高頻事項逐個“解剖麻雀”,通過數據共享,推出“項目審批一件事”整合服務,堅持刪繁就簡,讓流程“瘦”下來。僅今年上半年,柞水縣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較去年縮短60%,“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8%,“零跑腿”事項新增23項。
“現在年輕人在外地打工,家里老人的養老金年審再也不需要他們來回跑了,我們上門幫忙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辦完了。”營盤鎮北河村工作人員張應濤說。
柞水的數字化服務沒有忘記特殊群體。針對部分老弱群體使用智能技術不熟不便等問題,保留了線下窗口“綠色通道”,安排專人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無縫銜接。這些數字化手段不僅提升了審批效率,更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距離,讓技術進步的紅利惠及每一個人。
95%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搬上“云端”,這是柞水縣“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深度拓展,社保繳費、公積金查詢、營業執照年檢等高頻事項,群眾在家就能“掌上辦”。全縣82個村(社區)的便民服務機構實現了政務服務系統全覆蓋,不僅配備了“數字專員”和云幫代辦員,通過視頻連線“面對面”指導,讓偏遠山區群眾也能遠程認證辦事,還以“網格”模式精準打通了服務“最后一公里”,“掌上辦”成為聯動縣鎮村三級政務服務的“神經中樞”。
柞水縣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進全流程數字化審批,充分發揮陜西政務服務網、“秦務員”APP、“掌上辦”等平臺線上辦理優勢,實現申報、受理、審批、發證“一網通辦”,審批結果通過電子證照等形式發放,方便群眾足不出戶辦理相關業務。創新運用DeepSeek大模型,構建了柞水智能政務體系,成功虛擬24小時在線AI客服“睿睿”,支撐起語音問答、材料預審、進度查詢等10項功能,18項高頻業務實現了“秒批秒辦”。作風監督也嵌進了審批的全流程,在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掛著“作風監督二維碼”,辦事群眾掃碼就能實時評價;每月抽查審批錄像,對“臉難看、事難辦”的行為通報批評;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門解決群眾遇到的“梗阻”問題。
據統計,2025年,柞水縣新增市場主體639戶,“掌上辦”平臺實名用戶2.2萬余人,線上辦理涵蓋民生服務事項1020個,全程網辦率達93%以上,打破了異地辦事壁壘,實現需求“跨域通辦”。縱深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建立精準對接、審管聯動、并聯審批等服務機制,審批材料精簡60%,各類事項辦理時限平均壓縮85%,真正實現“流程最優、材料最簡、效率最高”。